杨国安:小雪养生“三要领”
11月22日,小雪。 “小雪”节气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开始常刮西北风,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10月 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之际,阳气下降,阴气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即 使在南方气温还较高,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感受到早晚寒气。因此,小雪之际,人们该御寒保暖,注意养生:早睡晚起,以养精蓄锐;养肾御寒,防阴精亏损;保暖御 寒,防阳气耗散。 早睡晚起,以养精蓄锐。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特点而适当地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所以传 统养生学提出人们在冬季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为来年生长做准备。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冬季早睡晚起可避免低温和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 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严寒刺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充足的睡眠还有利于人体的体力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增强,有益于预防疾病。 养肾御寒,防阴精亏损。祖国医学认为“肾主纳气”,“肾主骨”,冬天应养肾御寒,经常叩齿,有益肾、坚 肾之功。肾“在液为唾”,冬日以舌抵上腭,待唾液满口后,慢慢咽下,能够滋养肾精。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 揉脚心。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宜进行“日光浴”,以助肾中阳气升发。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肝胆相照”,膀胱经脉行于背部,寒邪入侵, 首当其冲,故冬天应注意背部保暖,着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肾阳。古人认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因而,冬天切忌房事过度,工作、运动不可过多出汗,防止 肾之阴精亏损。 保暖御寒,防阳气耗散。《四时消息》曰:冬季“宜服浸酒补药,以迎阳气。寝卧之时,消息宜稍虚歇,大约 如此。若此宿疾,须自酌量,不得准此。棉衣稍宜晚着,乃渐渐加厚,不得温顿,此得将息之妙矣。”丘处机认为,冬天寒冷应当避寒就暖,又要适可而止,“不得 频用大火烘炙,尤甚损人。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烦躁。宜居处密室,温暖衣衾(qīn钦),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而耗散。。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季气候寒凉,最易使人引起寒证,如室温过低、衣着过薄或贫血者、营养失调者、体内激素失调者,在寒冷时会出 现腰痛、失眠、关节痛、夜尿等症。冬天里北天呼啸,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寒潮更使人精神紧张,出现冬季抑郁症,使人全身乏力,郁郁寡欢,还会诱 发心肌梗塞发作、肺气肿、风湿症、慢性肝炎等病。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因此,数九严寒脚部的保暖尤应加强。 冬季室内工作和生活的时间多,室内保温很重要,既要防止室内温度过高,又要防止室温过低,而且不要忘记定时开窗换气。睡觉不可蒙头而卧,以免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夜间不要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
关键词:小雪,健康,养生,御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