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护理员】董亚华
我奉献我无悔 董亚华,女,青龙满族自治县人,1975年10月出生,满族,1992年6月初中毕业。2012年被聘为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的养老护理员。 几年前,她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上岗了,因为之前她只是一名家庭主妇,而现在有工作了。当面对那么多肢体残疾、智力障碍、又聋又哑的失能老人时,她的心还是动摇了,该不该留下来?但老人们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样子,让她心好疼。尤其得知这些老人都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时,她下定决心,留下来,好好照料他们!她要做他们的女儿,让他们享受到儿女般的照料,体会到亲情般的温暖。 刚开始工作,内心觉得好迷茫,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老人们性格各异,各有所好,为这些老人服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参考。但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一定要做好。于是董亚华就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有关老年人身体、心理方面的资料,并认真了解每个老人的性格特点,个人喜好,再针对老人们的特点制定护理计划,经过多次的试验,终于初见成效,下面她将她的护理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对于有智力障碍的老人的护理 董亚华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对智力障碍老人的护理。这些老人们来中心之前,生活没有规律,没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的老人几乎没有洗过澡,身上异味很重,甚至还生了虱子。老人们到中心后,很不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有些在我们看似极其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也是很难的。比如: (一)不会找自己的房间 因为这些老人都不认字,而中心里的房门都是一样的,他们不认识房间号,根本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董亚华就买来了各种颜色的丝带,分别在老人的门把手上和老人手腕上系上一条,这样,老人会根据自己手腕上的丝带找到自己的房间。 (二)不会用抽水马桶,随地大小便,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来中心之前,这些老人都是生活在农家小院,厕所不需要冲水,到了中心,他们总是忘记,上完厕所要冲水,甚至忘记卫生间在哪里,随地大小便。 记得老人们刚入住的第二天,公共卫生间的小便池里不知道被哪位老人拉上了大便,大便池里也有很多大便没有冲。她还没清理完这里,有老人找到董亚华说:“快去看看吧,楼道里都是屎啊,从四楼到一楼!”董亚华赶快跑过去一看,不得了,某位老人把上下楼梯中间的空隙当成是便坑了,好几个同事帮忙清理了半个小时才算清理干净。之后,她到老人房间巡视,刚走到第三个房间,发现一位聋哑加智障的老人正在房间中大便,看到董亚华进了房间,赶快把裤子提了起来,她赶紧把老人扶到卫生间,让他坐在马桶上,然后清理了房间内的大便。再把老人的裤子换下来,帮老人清理身上的大便,随后帮他洗了澡。 为了防止老人随地大小便,董亚华每隔半小时就组织老人如厕,并不厌其烦的、一次次手把手教他们使用厕所。 为了让老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她定期的组织老人洗澡、换衣,帮老人洗头、洗脚,剪指(趾)甲、告诉他们饭前便后要洗手……。说实话,她从来都没为自己的父母洗衣、洗头、洗脚、剪过指(趾)甲。而对于她护理的老人,自己却每天帮他们做这些。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老人们终于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大部分老人的个人卫生都不用我操心了。 (三)不认识钟表,没有时间概念 老人们不认识钟表,并且头脑有时也不清醒,常常刚刚吃过饭,又到餐厅等着吃饭了。晚饭过后,老人们就上床睡觉了,到了夜间休息时间,他们就睡醒起床了,然后到处走动,不但影响其他老人休息,还很不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吃饭前,她会挨个叫老人们吃饭,并告诉他们,不叫他们,就是没有到吃饭的时间。饭后,她会领着老人们去看电视、散步或者扭扭秧歌,有时还教他们跳跳简单的舞蹈。这样,既加深了她与老人们的感情,又解决了老人没有时间概念的问题,老人们也很开心。 二、对于聋哑老人的护理 护理的老人中,最头疼的就是聋哑老人了,因为沟通有障碍,很多事情无法完成。他们不会正规的手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创的“手语”,董亚华总是努力的“猜”他们手势是什么意思,但经常出错。对于“猜”对的手势,她都记录在册,有空时和同事们分享一下。对于没有“猜”对的手势,她也会记下来,向同事们或都其他老人请教,弄明白后再给老人解决问题。护理的聋哑老人中有一位的手势最难理解,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老人见我们不理解他的意思,也很着急,怎么办呢?在一次和亲属闲聊中,董亚华知道了这位老人正好和亲戚是一个村的,于是她就跟着亲戚来到老人村里,找到平时和老人接触较多的村民打听,他们平时怎么和聋哑老人沟通交流的,和这些老乡的谈话真的让她受益非浅,向他们学会了很多的手势。后来发现,虽然没有经过正规的手语培训,其实聋哑人之间的手语大部分也是相通的。通过不懈努力,董亚华终于能够熟练地和聋哑老人做日常沟通了。有一个叫米万秋的老人,还会不时的找我“聊天”,给我“讲”他小时候的事,很有意思。 三、对于肢体残疾老人的护理 虽说肢体残疾的老人头脑是正常的,沟通和交流不是问题。但护理他们也不是容易的事。他们都是“五保”老人,单身一人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大都性格孤僻、怪异。刚到中心时,由独自生活变成集体生活,很不适应,经常向她反映一些她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某某太能吃了,他吃得比他少多了;某某老生病住院,而他连一片药都没吃过。老人认为吃得多的和生病住院的老人比他占便宜了,让我少给他们吃点,别动不动就送他们去医院。董亚华只能劝老人别和其他老人攀比,但是一点作用都不起,甚至老人还会对她有很大意见。于是老人每次吃完饭后总是再向餐厅服务员要两个馒头,说是没吃饱,然后带回房间扔到垃圾桶。她发现问题后,找到老人做工作,苦口婆心的劝他不要浪费粮食,农民种点粮食不容易,怎么说都不起作用。没办法,董亚华只好向领导反映,领导找他谈话,当时态度很好,可领导一走,他便开始破口大骂,说她告他状,这么点小事,还至于找领导。董亚华才知道自己这么做错了,伤了老人的自尊心,虽然她真诚的向老人道了歉,但是他不肯原谅她。老人为了报复董亚华,故意把厕所弄堵,随地吐了很多痰,不洗澡,不换衣。她每天都得用手抠便池,把大便和垃圾抠出来,一连几天都是这样。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是,他要馒头餐厅不给他了,他就说食堂的饭不好吃,今天说咸了,明天说淡了,后天又说硬了,甚至把餐盘摔了,饭菜撒了一地。这可怎么办。董亚华想到一个办法,不知道行不行!她告诉老人,为了不浪费粮食,从今往后她就去吃老人剩下的饭菜,并让他不再计较其他老人比他吃得多。他说可以,如果她做到了,他就再也不闹了,但是她必须吃宋国利老人剩下的饭菜(宋国利老人总是不断的流口水,老人们都离他远远的,嫌他脏)。这大爷,是在考验她啊!董丽华当时就肯定的告诉他,“可以,我一定做到!‘’其实,当她面对宋国利老人的剩饭时,真的难以下咽,但是为了让老人服气,她闭着眼睛吃了下去。这样吃了三天,老人不再堵厕所了,也不给食堂找麻烦了。从那以后,老人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而且俩人的关系也处得非常亲密,他还经常教育那些浪费粮食的老人呢。 通过这件事,她懂得了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上的需求。于是她就尽可能的多和老人接触,陪他们聊天,细心的观察他们言行;了解他们的喜好。把老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为了帮老人买到又好又便宜的物品,我经常跑遍县城的大小超市;为了让老人感觉到对他们的关爱,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些小礼物,给他们带来惊喜;当老人离世后,把他们身体擦洗干净、换上新衣后再送他们离开。 通过几年来和老人的朝夕相处,她和老人们建立了亲人般深厚的感情,他们性格开朗了,身体健康了,心情舒畅了!老人们也常常让她很感动。每次上班来,老人们都笑着和她打招呼,就算是聋哑老人,见到她来上班,也都用最灿烂的笑容来迎接我们。当老人们被亲人接回家,再回到院里时,见到她那个亲热劲儿,握着她的手,说这些日子可好啊,一股暖流冲进她的心里。老人们从家里带来好吃的,第一时间就送到她手里,虽然董亚华不能要老人送的东西,但是那份真诚的心意,是人间最香甜的美味。老人们常说,你就是我们的亲人啊,就像我们的女儿一样,我们需要你们的照顾。老人的需要,使她坚定了要做好一名养老护理员的决心。 董亚华说还要继续保持热情饱满的工作状态,以“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服务理念,热情的投入工作。不但让老人们吃好,穿暖,还要在精神上做他们的支柱,做他们的贴心人,把老人们当作是自己的父母,奉献爱心。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董亚华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感觉这份工作非常神圣,为自己的选择而骄傲,虽奉献,但无悔! |
关键词:工作,医疗卫生,最美护理员 |
相关新闻
• | 【最美护理员】张秋月 |
• | 【最美护理员】娄丽霞 |
• | 【最美护理员】杜菊花 |
• | 【最美护理员】果静 |
• | 【最美护理员】杨志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