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冷热真的很重要吗?
食物的冷热 真的很重要吗? 到了大暑季节,很多人都在传夏日养生的要点,其中之一就是要吃热食,不要吃冷食。 很多人问:这话真有科学道理么?食物成分没有任何改变,仅仅凉热温度不同,就会对消化有那么大的影响吗?难不成是没文化的忽悠啊… 我说: 食物温度对消化吸收有没有影响,这不是我们所能随口推测的,还是要看文献的研究结果。别的成分我了解不多, 至少在我长期关注的淀粉类食物方面,温度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大的。不信,来看2004年发表在Nutrition Research上面的一项研究报告。 Najjar et al, 2004 这项研究征集了9个年轻健康男性志愿者,早上给他们食用当天新鲜烹调的马铃薯。每天吃的马铃薯数量完全相同, 唯一的区别,就是一部分日子中,吃的是热乎乎的马铃薯,测定其中心温度为84摄氏度,就交给受试者去吃。另一部分日子,吃的是彻底凉到室温的马铃薯,测定其中心温度为26摄氏度,然后才交给受试者吃。 按理说,两种马铃薯餐,营养成分没有丝毫区别,不过是其中之一烹调后晾凉1个小时而已。吃热马铃薯的受试者是用刀叉把它切成块,一边晾一边吃的,实际进口的温度虽然高于体温,也达不到烫着嘴的程度。但是,测试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 吃热马铃薯后,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吃凉马铃薯后,血糖指数分别是122和78,差了50%还多。 而餐后血胰岛素的上升幅度差异同样大,餐后胰岛素指分别是117和82。 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餐后的甘油三酯水平上升趋势完全不同,热马铃薯带来了显著上升,而凉马铃薯不仅未引起上升,甚至还有非常显著的下降! 对于淀粉类食物来说 消化难度不仅与纤维含量有关,还与淀粉的糊化程度及老化程度有关,也与食物的硬度、粘度等有关,这些早就得到科学证明。而淀粉的糊化程度和老化程度,均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 没有足够的温度,淀粉不能充分糊化,也就是“不熟”。 而熟了之后一旦降温,淀粉分子就会重新聚拢,向生的方向回归,发生粘度下降、硬度上升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化回生”。 淀粉分子回生之后,会产生更多的“抗性淀粉”,也就是不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淀粉分子,它们和膳食纤维有点像,只有进了大肠才能被大肠微生物所发酵。 Lin et al,2010 也有台湾学者研究发现,用测定抗性淀粉的方法来评价淀粉类食物的消化特性,和给人体实测的数据,会有很大的出入。例如,糙米(稻米的全谷粒)的抗性淀粉含量比较高,按理说,应当消化速度慢、血糖反应低,但是实测的血糖反应却比较高。 研究者分析认为,这是因为抗性淀粉的提取和测定温度是室温,食物在提取抗性淀粉时,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淀粉回生。然而实际吃饭时, 受试者吃的是刚煮好的热糙米饭,淀粉糊化程度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上。 曾悦等,2013;王淑颖等 经过冷藏的凉米饭比热米饭消化速度较慢,血糖反应较低,也是早已确认的事实。我们实验室的测定也发现,由于支链淀粉的结构差异,即便是几乎不含有直链淀粉的糯米饭,冷藏之后的血糖反应也不一样,其中粳糯米饭变化小,而籼糯米饭变化大(曾悦等,2013)。 对小米饭来说,冷藏后食用也会大幅度降低消化速度(王淑颖等,文献尚未刊出)。 另一方面 从食物脂肪角度来说, 牛羊肉的脂肪,含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其熔点超过体温。因此, 在凉后再吃,其脂肪呈现固态,消化速度也会降低。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发现 对于消化能力太好,身体又肥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给他们吃一些放凉的食物,增加抗性淀粉,能延缓餐后血糖和血脂的上升,还能改善肠道菌群,是有益无害的。 但是反过来,对于那些消化能力特别差,身体很瘦弱的人,若是烹调后不容易消化,可就是给消化系统雪上加霜了。 同时,还要想到另一个问题 温热的食物有利于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而温度明显低于体温的食物,特别是冰镇、冷冻的食物,则会暂时性地使胃部血管收缩,抑制局部血液循环,降低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速度。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的人来说,本来消化液分泌就少,或者消化酶活性较低,再用冷冻食物来冰镇自己的胃,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 所以,这位女士改变饮食习惯后健康状况改善,是有科学道理的。 不过这里还要提示的是: 首先,如果胃肠消化功能强大,则无需过分在意食物是否温热,只要不冰牙即可; 其次,即便是瘦弱消化不良者,也不建议吃滚烫的食物,热腾腾的饭菜,还是要吹一下,等到四十多度不烫嘴的时候再放进嘴里。 否则,我们嘴里、食道和胃的黏膜,可就像那些烤肉一样,会被烫熟变性,还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相关文献: 1 Najjar N, Adra N, Hwalla N. Glycemic and insulinemic responses to hot vs cooled potato in males with varied insulin sensitivity[J]. Nutrition Research, 2004, 24(12): 993-1004. 2 Lin M H A, Wu M C, Lu S, et al. Glycemic index, glycemic load and insulinemic index of Chinese starchy food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 2010, 16(39): 4973. 3王淑颖,范志红,曾悦,等.不同米饭对餐后血糖和饱腹感反应的影响[J].营养学报, 2013, 35(3): 236-240. 如果您喜欢,请推荐给您的朋友和家人!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 祝您和您的亲友平安、健康、快乐! 【范志红原创营养信息】 |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食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