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 步步精心
“秋收冬藏”,正是养生时节。不过,在不断翻新的养生方法与门道之中,却是很多人心态的不安与纠结。其实,养生之本在于养心,正所谓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那么,养心的本真又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恬淡虚无”,即平静淡然、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有了这样的心境,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秋燥秋乏等身体不适反应就会一扫而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秋燥心不燥 秋季气候变化大,早期的湿热会在骤然之间转为后期的寒凉,人的机体活动也会随着气候的转换,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所以注重精神的调养是此时保健的重点。而调养精神,首先要做的就是心平气和。 ●心放松病不来 电视节目里曾介绍过这样一位女士,五十来岁,自退休后就一直崇尚健康饮食方式,但是有点“走火入魔”,到了做饭必用天平、每餐必究热量的境地。其实她的食谱并无大错,无非是建议选择低热量饮食。但是再健康的内容,经过这种不绝于脑的“碎碎念”,不就成了给精神带来压力的“紧箍咒”么? 很多高寿的健康专家在谈到养生秘诀时,都提到不同的嗜好,但是都有一个总则:“什么都吃,什么都不多吃”。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什么都不多吃”,体现的是饮食的节制、营养的均衡和欲望的约束。“什么都吃”则显示了一种放松、自然的心态,不纠结于一个细节,即便这个细节关乎健康。试想,一个每天纠结在“今天的盐是不是吃多了”,“刚吃的蔬菜是不是被辐射了”的念头之中的人,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其危害远在“没吃好”之上。 想要放松心态,不妨尝试这样的方法。找一个你觉得可以放松的姿势,让呼吸保持在肚脐下一寸半和胸口两个点中间,不要吐出来。同时,脑海里不断地出现“安”和“静”这两个字,然后开始默念,开始是“安静”,然后是“安--静”,间隔越来越大。注意!在扩大间隔的时候,不要再在间隔里面插入别的东西,这样练习到间隔五分钟左右就可以了。它达到的状态,就如同每天早上醒来时第一秒钟的感觉,那时候你的脑子是空的,完全放松的……抓住这个空白,在空白里停留的越长,你得到放松的时间就越长。 ●要养身先养心 中国字的“病”字下边是个“丙”字,“丙”在天干中和“心”相对应。之所以把“丙”而不是把“甲”“乙”放在“病”字下面,就是因为古人很早就知道,疾病的发生和加重与心情关系密切,“身病”源于“心病”,养生必先养心,对于心思很重、心情郁结的人,常常表现为体弱多病,典型代表就是林黛玉,是一种典型的由心及身的“身心疾病”。对于此类情况,最好的养心方式就是忘我。 人的“自我”就像一个容器,心里的不快,甚至身体的不适都承载在这个容器之中,越是强调“自我”,这个容器就越大,里面装的东西就越多。如此看来,解决不快,减轻不舒服感受的办法,就是使这个容器缩小或者消失,让这些负性感受没有“立锥之地”。 要实现“忘我”,可以因地制宜地去帮助别人,或者全情投入地做一件事情,唱歌、画画……学会去关注他人,关注身外。就好像公园里每天用墩布在地上写字的老人,乐乐呵呵,精神饱满。无他,只是他们陶醉、“忘我”了。 秋乏身不乏 有这么一句话:春困、秋乏、夏打盹……所谓“秋乏”,正是因为人们刚刚经历了酷热难当的夏天,能量损耗过度,因而急需在这个温度过渡期好好休息,补充能量,以备另一种极端气候的挑战。秋乏可以说是机体内外环境为达到新平衡的过渡现象。所以,不要让你的身体“独自战斗”,也不要放任你的身体“消极怠工”,对待“秋乏”,一方面要注意增加营养,帮助身体积极弥补在夏天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就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应寒来暑往的气候变化,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 ●动得好睡得香 在秋冬季节,与“困倦、乏力、没精神”相伴而生的却是很多人“睡不好”,但研究发现,失眠的人多属劳心者,那些完全靠体力吃饭的人少有失眠的。所以,即便是个长年失眠者,如果这一天你先是滑了雪,之后又泡了一次痛快的温泉,自己感到体力透支,那么保你睡个安稳觉。 当然,激烈运动不能在临睡前进行,那样即便体力消耗了,精神却兴奋了,入睡反而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晚饭之前完成运动,不管什么运动方式,达到适当冒汗的程度即可(当然是在体力允许,没有严重慢性病的前提下)。然后泡个热水澡以放松身心,就更加有助睡眠了。 ●吃得精补得准 秋季温度降低,人的食欲逐渐增强,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弥补由于夏天气温炎热造成营养不足的好季节。同时这个时候又是收获的季节,各种动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种类齐全,数量又多,是安排饮食的最好季节。不过,对于“贴秋膘”一说,如果安排不当,也容易由于营养过剩或是食性不当而伤身,所以,秋季营养还需精心进补。 1.防止热能过剩 对于现代人而言,“长秋膘”并不是一件“好事”。若热量摄入过剩,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而无益于身体健康。 2.滋阴润燥 从中医食疗理论上讲,秋季气候干燥,主张饮食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主,多吃新鲜蔬果和饮水,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或煎炸的食物。也可考虑选择百合、银耳、莲子、山药、藕、梨、枸杞和沙参、茨实、玉竹、麦冬等有助于滋阴润燥的食材,熬制养生汤水或粥品食用。 3.避免生冷 秋季开始由热转凉,人体生理代谢也在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避免生冷,应多吃一些温性食物,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4.营养补充 秋季可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以增加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秋冬季的御寒能力。通常优质蛋白质可从豆类、蛋类、奶类、鱼虾水产类和适量的肉类中获取,而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通过新鲜的蔬果、薯类、杂粮等来获取。在饮食不能满足日常营养需求时,也可针对性地选择食用一些营养补充食品。- |
关键词:秋冬,养生,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