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县区新闻

秦皇岛开发区生态环境:提升,再提升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祖迪
2018-12-06 16:20:14
分享:

  从1.96平方公里到128平方公里,30多年来,开发区发展的步伐始终铿锵有力。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开发区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都实现了质的突破,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发区生态文明建设也从未止步,自2001年成为河北省首家、全国第6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后,又先后获得“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区”“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国家绿色制造体系示范园区”等荣誉称号。

  从弹丸之地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迈进,蓬勃兴起的开发区奏响了一支绿色发展的乐曲。

  实施生态修复厚植绿色根基

  “几年前这儿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臭不可闻,河道还淤积,说是‘臭水沟’也不为过。可如今,这成咱们市的景区了,周末都是来这儿赏花拍照的!”市民李淑芬这样评价戴河生态园。如她所说,多年前,给附近小毛义庄、小米河头等二十多个村庄的村民带来很多困扰的戴河在开发区的治理下摇身一变,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从“臭水沟”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河”、秦皇岛生态景观的新名片,这样的改变,得益于开发区对辖区戴河环境的治理。从2011年开始,开发区狠抓戴河环境综合整治,科学谋划、高标准建设,坚持全流域管控、全河道规划设计,全面实施了河道及两岸的生态修复整治。建设过程中,始终突出水资源的保护和整治,抓紧抓好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这一首要任务,将戴河生态园打造成样板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在城市西部构筑起一条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滨河生态绿廊,戴河生态园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

  生态文明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关乎人民福祉。建区以来,开发区始终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新城区。如今,“以公共绿地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游园广场绿化为亮点,以小区庭院绿化为纵深,以雕塑小品设置为点缀”的立体绿化格局已经形成,放眼开发区,沿秦皇西大街自东一路向西,相继建设的开放广场、翔园、森林体育公园、戴河生态园等一批精品生态工程相辅相成,形成“白天是景点、夜晚是亮点、节日是看点”的景观效果。

  绿树鲜花鸟语花香、音乐喷泉流光溢彩,10月18日,为期95天的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圆满落幕。园博会的游客周女士对园博园和栖云山留下深刻印象:“在破损的矿山脚下,通过生态修复建起的园博园让人感受到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在划入开发区之前,栖云山因矿石开采而出现的几座深灰色巨大矿坑,远远望去就像几道城市的大“疮疤”。自2017年10月起,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工程在这里拉开序幕,将栖云山2926亩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中的2466亩进行景观绿化,规划将8个矿坑设计成崖壁酒店、南山花园、儿童乐园、体育广场、农业观光园等建筑修复,周围有瀑布、景观作为点缀,依托栖云山海拔200米城市中心最高峰这一特点,形成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区“三城抱一山,一山望三城”的独特景观格局,成为秦皇岛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以来,开发区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践行秦皇岛“生态立市”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拓展生态建设思路,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山体绿化提高植被覆盖效果,街景绿化美化城区环境,乡村绿化改善农村生态,栖云山生态修复、戴河三期治理等工程正稳步推进,全区绿化覆盖率已经超过40%,绘就出了一幅山水一体,城景交融的美丽画卷。

  从源头出发加强环境问题治理

  开发区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到主动出击、源头控制的变革。

  多年来,开发区多措并举,始终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上下大力、出重拳。在燃煤锅炉烟尘污染整治中,开发区对辖区内集中供热管网能够覆盖到的区域内的锅炉实行应拆尽拆,对集中供热管网不能覆盖到的区域内的锅炉,在保证企业和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拆除。结合区域实际,按照分布实施计划,开发区2006至2010年取缔1吨以下燃煤锅炉44台,累计实现削减二氧化硫149.68吨;2011至2013年取缔1吨以下燃煤锅炉19台,削减二氧化硫90吨;2014年年底已经基本淘汰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浴炉,减少了一大批空气污染来源。

  与此同时,为减少区内企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确保开发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年来开发区环保部门采取不定企业、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方式,加大检查力度,在日常检查的基础上连续开展夜间排查,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发区环保部门依照原因查不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原则,紧盯整改并且每月公开超标排放企业名单。对超标排放企业,依法顶格处罚,对未在期限内完成整改的企业实行按日连续处罚,逐天累积处罚金额,上不封顶;对情况严重者,依法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通过严查严打确保企业实现达标排放。

  2017年,开发区继续升级大气环境检测系统,在原有23个大气环境监控点位的基础上,在重点监控企业集中区域新增3个监控点位,实现重点监控企业24小时实时监测,确保一旦有企业出现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问题,能够即时发现,立即整治,进一步增强了对企业的监控力度,保障了对污染源头的及时掌握。

  家住青馨家园小区的李玉荣2006年搬到开发区居住,每天晚饭后都要到森林体育公园附近散步的她对周围的环境再熟悉不过了。“感觉这两年不仅公园越来越美,小汤河的水质也变化很大。”2016年10月,位于开发区的天津大学环保研究院自主研发的8艘船型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投放到了该河段,使得小汤河西支流水体中氨氮和COD等指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针对水质情况,开发区在加强小汤河、深河、戴河、小潮河污染防治的同时,实施河流再造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

  开发区小米河头村的高俊平是村里1.85公里戴河的河长。自开发区“河长制”政策落实以来,每日“巡河”已经成了高俊平的一项日常习惯。“就像看孩子一样,每天都要观察河流的变化,是不是有垃圾或者污水入河,确保河流没有污染源。”2018年,开发区主动出击,从源头下手,充分发挥“河长制”“湾长制”“湖长制”工作机制作用,强化网格化管理,实施分片负责,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同时开发区还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对区内河流水质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改善,让全区水环境再上新台阶。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

  开发区不断完善提升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此建厂发展,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多和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企业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环境双赢。从2008年开始,开发区下决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压减传统产业规模和限期搬迁改造等方式加快“腾笼换鸟”的步伐,推动技术先进的产业增量置换高耗能、污染重、技术工艺落后的传统产业存量,并以数据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龙头,走产业高端化之路,打造独具特色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园区。随着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数据产业项目纷纷入园,如数据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数据产业研发中心、中兴网信智慧城市北方基地、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等。同时以数据产业为突破口,秦皇岛开发区设立了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基地”,吸引了惠斯安普等知名企业先期入驻,中科院、中兴网信等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也纷至沓来,量子数据、光彩科技等10多家本土企业顺势蓬勃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一块金字招牌。“绿色招商”的概念在开发区越来越多地被提及。所谓绿色招商,就是在招商引资实践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低碳经济之路,积极引进低能耗、低排放、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开发区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做法,注重项目引进的质量和档次,坚持数量服从质量,效益服从环保,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不管投资规模多大、上缴税收多高,都坚决拒之门外,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路径。

  今年3月,位于开发区的秦皇岛首创思泰意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微米级干雾抑尘系统节能环保生产基地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可生产干雾抑尘设备7000多套,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微米级干雾抑尘系统节能环保生产基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不断融入开发区,在各自领域建树颇丰,不断促进开发区优化产业结构。截至目前,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2家,占全市总量的61%。今年上半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8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区总量的65.72%;实现利润19.6亿元,同比增长124%,占全区总量的93.6%。开发区获得了“中国创造力开发区”“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开发区”“河北省经济发展先进开发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筑得良巢方能引得金凤来。进入新时代,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发展与生态兼顾,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越走越精彩。(通讯员 段竞宇)

关键词:开发区,生态环境,提升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