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专题新闻 > 专题报道

【观平语近人 品夷齐美德】腹有诗书气自华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宋海斌
2019-03-18 16:01:00
分享: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八集以“学习”为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专访时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学习既是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总书记个人魅力的最好观测角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少场合多次引用过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总书记本人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个最好的代言人。

  孔子《论语》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本身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道理反复温习、不断实践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论语·述而》中,孔子称伯夷、叔齐为古之贤人。卫出公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被孔子称为古之贤人、求仁得仁的伯夷、叔齐是孔子“为与不为”立身行事的道德准则,是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实现克己复礼政治愿望的难能可贵的楷模和典范。

  孔子《论语·子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伯夷、叔齐事父亲以孝,事君以忠。不念旧恶,体现了宽恕之德,因而无所怨恨,也很少受到别人的怨恨。

  孔子《论语·季氏》:“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伯夷叔齐有对仁德、仁道的执着追求,才能成为“无终食之间违仁”的君子,成为隐居求志、行义达道、杀身成仁的志士仁人。孔子把在天下无道之时倡导大道直行作为毕生的理想追求。

  孔子《论语·子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高扬“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倡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健康人格,提倡“舍生取义”的人生最高道德标准。舍生取义的伯夷、叔齐则成为以入世思想为主的儒学饱读诗书之士是否为仕的行为导向和精神坐标。

  苏武牧羊的故事堪称爱国气节的经典。在苏武和李陵相赠答的《别诗》中,李陵曾以“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之语劝告苏武归降。苏武坚定地学习效仿伯夷叔齐的爱国之志,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苏武身上和灵魂当中,映照出的是伯夷、叔齐的影子。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骨气诗人的代表。李白在《杂曲歌辞﹒少年子》中发出“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的慨叹,夷齐是步入青云、俨然流星、卧于琼楼的神人、仙人。李白在《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用许由洗耳的箕山和伯夷、叔齐采薇而食的首阳山盛赞宣城宇文太守“白若白鹭鲜,清如清唳蝉”的清白洁行。“李白在《金门答苏秀才》中用“采薇行笑歌”称赞苏秀才深处窘境而乐观处世的态度。在《相和歌辞﹒上留田》中用伯夷叔齐“孤竹让国”的高风清波反衬留田田氏弟死兄不葬、骨肉分离而成万古之恨。

  写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诗句的苏轼在《次韵陈时发太博双竹》中写到:“千年谁复继夷齐,凛凛霜筠此斗奇。”伯夷、叔齐的《采薇歌》,被称为我国早于《诗经》的最古老的有作者署名的抒情诗。南宋李唐八十高龄所作山水人物画《采薇图》,艺术性地再现了伯夷叔齐宁死不愿失去气节人物的精神风骨,借以倡扬爱国御辱的民族气节。首阳山夷齐庙有幅对联:“几根傲骨头支撑天地,两个饿肚皮包容古今。”夷齐故里河北卢龙县六音山现存“夷齐读书处”摩崖石刻。

  古圣先贤、百世之师伯夷、叔齐支撑天地的傲骨铸就的高风亮节垂范后世百代!(作者 宋海斌)

关键词:平语近人,学习,傲骨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