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头条新闻

【壮丽 70年·奋斗新时代】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化城市系列报道 巨龙魂动山海间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储学敏
2019-08-19 15:48:30
分享:

  从始皇筑城万里、北御匈奴,到孟姜女千里寻夫,再到明将徐达修筑城垣,长城与秦皇岛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秦皇岛市境内200多公里的雄伟长城横贯全境,天下第一关、老龙头景区等风景名胜享誉海内外。长城,成为一张闪亮的“秦皇岛名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与作用,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坚定文化自信写进十九大报告,“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全国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率先倡导设立全国长城保护日;在全省率先启动长城保护立法工作、率先设立长城保护工作站……近年来,秦皇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城保护与开发,不断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做足做活“长城+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让这条象征中华民族的巨龙身康体健、安魂定魄,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巍巍长城东入海

  6月24日,天津的游客凌女士拉着4岁大的小女儿,站在山海关老龙头景区的入海石城上,一边向女儿讲解万里长城的知识,一边感叹祖国的雄伟壮观:“薇薇,你看前面,万里长城就是从这里入海的呢,从这里开始向西,跨越大山、大河、大漠,直奔大西北。”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便向大海的方向跑去。

  山海关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而秦皇岛市明长城的东起点——山海关老龙头,正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临海高地上,龙首伸入大海20余米,一半位于海平面上,一半则在水下,舞涛弄浪,老龙头也因此得名。

  秦皇岛长城包括明长城和北齐长城两部分。其中,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入海石城,西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城子岭口,行经山海关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港区、抚宁区、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全长223.1公里。北齐长城东起山海关区渤海乡姚山海岸,西至海港区石门寨,全长21.1公里。

  秦皇岛长城类型众多,集滨海长城、海上长城、平原长城、高山长城、河道长城等精华于一身,是镶嵌在山海之间一道最亮丽的色彩,也是环京津冀地区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这里,既有万里长城山海相接的老龙头,又有举世瞩目的天下第一关;既有以险著称的三道关倒挂长城,又有深蕴历史内涵的九门口一片石关;既有壮丽多姿的董家口长城,又有雄险奇特的板厂峪长城;既有楼台棋布的义院口长城,又有城水相映的桃林口长城……

  在烽火岁月里,秦皇岛长城雄关险隘林立,外加障墙、壕沟,形成了一道完备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4月11日,记者作为“走进秦皇岛长城”第二踏察组工作人员,随市领导在雨中踏察了庙山口长城段。城墙砖上的枪眼是这里当年发生过激烈战斗的见证;烽火台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个敌台、墙台上狭小的关口,完美地发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能力……

  时至今日,长城已失去了它的军事用途,而更多地体现着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激励着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拼搏进取,不断抒写奇迹,抒写辉煌。

  千年文脉共守护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缺乏维护……中华民族的瑰宝——长城面临损毁的危险,引起中央领导人的关注。

  1984年,邓小平、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号召。

  为开展修复老龙头的社会赞助活动,中国第一个长城研究会——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应运而生。

  “当年,上海、大庆、天津、北京,全国各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修复老龙头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筹建者、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孙志升介绍,正是在这种形势下,长城巨龙之首——老龙头长城得以迅速恢复昔日的雄姿。

  此后,秦皇岛把长城作为全市的亮丽名片,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长城保护工作。

  2003年,在全国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构筑“市县乡村”四级长城保护网。41年来每天在长城上劝走放羊倌,说服挖蝎人,吓跑偷砖贼的普通农民、“长城活地图”张鹤珊;利用操控无人机的科技手段,接力守护长城的新一代长城保护员张鹏……93名“长城保护员”成为长城的“保护神”。

  2017年,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长城保护立法工作。2018年9月1日,经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从此秦皇岛市的长城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条例》还确定了每年7月5日为“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日”。

  “我们愿意,把自己的名字与保护长城融合在一起,传递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擦亮长城金色名片,让屹立千年的长城,见证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年7月5日,首个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日,与会市领导、长城保护员、志愿者和秦皇岛市社会各界代表庄严宣誓,发出《秦皇岛长城保护宣言》。当天,数百名志愿者走近长城,在长城保护带沿线捡拾垃圾,用实际行动倡导大家保护长城,爱护环境。

  为了让全社会更深入了解长城、感悟长城,激发全民的爱长城、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今年,秦皇岛市开展了“走近秦皇岛长城”活动。市委书记、市长率先垂范,市领导分成15个踏查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市域内长城进行了踏查,共走访长城沿线村落75个,普查登记长城沿线文化遗存35处,长城文物850件(套),填写调查表967份,评估长城保护风险点25处,走访长城保护员75名,对长城两侧影响长城景观风貌建筑物提出整改意见38条,为长城保护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一座城市、两朝长城,2600年的时光岁月里,20多个诸侯和朝代修筑了长城,秦皇岛境内留下来两朝长城遗址……”7月13日,在秦旅山海号小火车上,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乔正谦正在将自己所学的“长城拍手歌”展示给中外游客。乔正谦告诉记者:“能在旅游小火车上为中外游客讲解自己家乡的长城,感到特别自豪,希望大家都和我一样了解秦皇岛长城,和我一样爱护长城。”

  老龙头,山海关,长城……这些从不需要想起也永远不会忘记的符号,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长城焕发新活力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修复长城,研究长城,保护长城,还要让古老的长城焕发新生机,激发新活力。

  长城是秦皇岛得天独厚宝贵的资源,秦皇岛历届领导班子都把长城作为发展旅游、推动经济的平台,大做“长城+文化+旅游”特色文章。老龙头、天下第一关、角山、冰塘峪、董家口等一系列依托长城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景区景点先后建成,为推动秦皇岛市旅游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借助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全长58.6公里的环长城旅游公路建设而成,更是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搞活了北部山区经济的发展;在原有板厂峪景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而成的闆城小镇融合了农业、文化、旅游、接待等多业态发展,不仅极大改善了周边村落的人居环境,更通过“长城文化游”把游客留了下来;感受长城文化、体验玻璃栈道、挑战峡谷漂流,有着“南有九寨沟,北有冰塘峪”美誉的冰塘峪长城风情大峡谷迅猛发展,受到众多中外游客的青睐……

  据统计,2018年秦皇岛全市旅游接待游客突破6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5亿元,而长城资源在秦皇岛旅游产业中成为亮丽的一笔。

  为让长城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秦皇岛市正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试点申报工作,争取国家长城文化公园落户秦皇岛。

  在国家长城文化公园规划方案上,记者看到,秦皇岛市将依托境内老龙头、天下第一关、九门口、董家口、板厂峪、界岭口、桃林口等长城精品点段,串联最美长城点的公路、山峦小径网络进行系统整合,打造集登山健行、徒步运动、户外游憩、乡村休闲等于一体的“国家长城步道系统”。同时,重点推进山海关长城、板厂峪长城、罗汉洞长城、桃林口长城、花场峪长城等保护维修工程,打造长城精品段落示范点工程,推动“长城保护带”向“长城保护展示带”转型,活化长城文化遗产。

  如今,长城已不仅是彰显秦皇岛历史文化内涵的名片,更是推动秦皇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打造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的目标已明确,号角已吹响,一张以长城为主题的宏伟蓝图正在燕山大地上徐徐展开。(秦皇岛日报记者储学敏)

关键词:长城,保护,发展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