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风雪交加;室内,张金华坐在暖和的炕头上穿针引线,缝制手工艺品。青绿的鸡冠、黑亮的眼睛、胖乎乎的身子,一只民族风布艺小鸡在她手上一点点缝制成型。这原本应是在工厂里做的工作,疫情当前,村里把“扶贫车间”搬到村民家中,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也有收入。
张金华是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安子岭乡吉利峪村的村民,布艺加工是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驻村工作组为吉利峪村引进的扶贫项目,采用代加工模式,由合作的公司提供生产原料、商品样板和课程培训,村民只需按要求制作,成品由公司统一回购。自去年7月起,全村有40多名妇女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她们缝制的手工艺品被销售到上海,成都等几大城市,有的还远销海外。
“过去我们村是贫困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驻村第一书记何启东说,春节前,车间又接到多地的订单,但是疫情突至,工作组和村“两委”决定防疫脱贫一起抓:一方面制定防疫策略,设立防疫站,调配防疫人员及物资,确保村内生活秩序稳定和村民安全;另一方面开展脱贫攻坚,恢复扶贫项目生产,让村民收入有保障。
为避免集中复工带来的防疫风险,保证如期完成订单,村里将“扶贫车间”的10余台工业缝纫机分发到各家各户,工作组将加工原料逐一送到村民门前,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开展生产,获得收益。
“随着订单增多,打工的村民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多元。”何启东说,目前,全村310户1028名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出列。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增加稳定就业机会,防止返贫,“扶贫车间”正在着手扩大生产,吸纳更多村民加入,使其成为全村致富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青龙满族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自治县、革命老区。截至目前,除乡村旅游外,全县的林果、畜牧、中药材、食用菌、家庭手工业和光伏发电等扶贫项目已全面恢复产能。(记者郭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