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疫情防控篇 开足马力保供应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医疗防疫物资供应是有力武器。
重点防疫物资供应出现缺口,无疑成为防控工作的难点和痛点。
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最复杂的时候,秦皇岛市各级政府部门全力以赴,出台一系列实招硬招,以便民利企的服务,帮助企业复工达产、增产扩能。
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更是火力全开,紧急组织员工返岗、密切对接原料供应、调试设备生产线,加紧生产口罩、防护服,竭尽全力保障供应,千方百计提高产能……
急事急办,审批开通“绿色通道”
“原以为最快要等十天或半个月,没想到审批部门用最短的时间,帮企业完成了全部审批手续。”从提出申请到获得生产备案,让王健没有想到是,仅仅一天半,他所在的秦皇岛九零一五科技有限公司就完成了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审批业务。
2月12日,王健拨通了市行政审批局安全质监科的电话,咨询如何办理医用隔离眼罩、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等一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
“得知企业需求后,我们立即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不受工作时间和现行程序限制,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孟慧明说,“我们在第一时间将业务办理流程告知企业,通过电话、微信、视频远程指导,从登录网址、网上注册到网上提交资料各环节,手把手教、逐条目填写,帮助企业办理网上申报。”
企业申报成功后,市行政审批局的工作人员又连夜对资料进行审查,与企业负责人电话沟通修改事项。备案完成后,及时将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号告知企业。
九零一五科技公司从业务咨询、网上申请到完成产品备案和生产备案,市行政审批局仅用一天半时间,就将整个审批环节全部完成。
面对省内外医用防护产品普遍紧缺的特殊情况,市行政审批局开辟网上快速审批“绿色通道”,面向全市范围内申请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器械生产备案企业,实行24小时专人负责、实时指导、限时办结,先后为7家申请医用口罩、隔离眼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提供快速审批服务。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秦皇岛市行政审批部门通过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推出了“企业信用+承诺”为前提的“信任审批”新举措。在作出“提供申报资料真实”的承诺后,企业可通过网络办理审批业务,验收合格后,获得有效期为三个月的电子证书。
3月初,益安医药公司向行政审批局提出视频验收申请,在视频的另一端,专家对药店的设施设备、药品陈列等进行了在线验收。不到10天,公司得到了标注“疫情期间临时证书,有效期3个月”水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
“‘信任审批’使得药店经营没有受到疫情影响,不见面审批的新办法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益安医药公司法人曹爱武高兴地说。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审批业务要切实服务民生急需,特殊业务特殊对待,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把审批环节最优化,把准备材料压缩到最少,把时间压缩到最短。”孟慧明说。
特事特办,千方百计保障生产
由于疫情蔓延,口罩成为个人防护的“第一道防线”。眼瞅着医用口罩成为紧俏物资,秦皇岛秦兴装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锦武在正月初六这天作出决定:改造厂房,组建生产线,火速转产!
秦兴装具公司是一家生产帐篷、行军床等装具的军工企业。王锦武起初认为,比起生产大型的军用物资装备,生产一个小小的口罩没那么复杂。但这次转产,王锦武发愁了:购买了设备,却难寻原材料。
“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候,口罩原材料熔喷布特别紧缺,你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王锦武说,筹建全自动生产线、建设实验室、改造厂房花了1300多万,如果没有熔喷布,生产口罩简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设备运转不起来,意味着前期的投入资金打水漂了。
“在我们最挠头的时候,市工信局主动联系省级部门,给企业调拨了原材料。”王锦武说,企业收到了分批调拨的、共计2.4吨熔喷布。
秦兴装具公司原本靠自有资金维持经营,没有银行贷款。为了缓解转产的资金压力,市工信局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沟通联系,帮助企业申请到了800万元的银行贷款。
“由最初的日产口罩6万个,到现在日产量达到50万个,有了政府的鼎力支持,企业生产一直很顺畅。”王锦武说,“我们的口罩还出口到欧洲和中东地区国家。”
为充分调动口罩、医用防护服、药品等生产企业积极性,在疫情防控期间,秦皇岛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疫物资生产保障工作,拿出更实的举措,解决企业生产面临的原料短缺、资金紧张、交通运输等困难,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条件,确保防护物资供应充足。
生产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供给一度存在缺口,市工信局主动向省工信厅申请,为全市15家口罩生产企业调拨12.6吨熔喷布。同时,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的技改项目支持力度,谋划技改项目26个,并指导企业申请省级技改项目支持资金。
秦皇岛市发改委组织51家企业向省发改委申请列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名单,其中40家企业列入名单,有12家企业获得减税退税944.5万元。组织57家企业申列全国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29家企业列入名单,金海食品、中粮鹏泰、九零一五等9家企业获得新增专项再贷款3.5亿元。
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简化车辆通行证办理流程,通过网上申请、三分钟审验、送证上门等举措,畅通公路“绿色通道”。落实“三不一优先”政策规定,对防疫物资运输车辆不检查、不停车、不收费,优先通行。从2月17日起免收车辆通行费至5月6日全国高速恢复收费期间,累计核发车辆通行证740张,运送防护服、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2.09万吨。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最大限度压缩产品检验、体系核查、注册申报等流程和时间,实行上门服务,对企业原材料采购、净化生产车间建设、生产线调试、工人技能培训等环节给予全程指导,倾力保障企业防控物资生产线建设。
按下“加速键”,开足马力全线开工
获得审批手续后的第二天,九零一五科技公司马不停蹄地开工生产防护物资产品。
“获得相关生产资质后,我们加班加点地赶制防护服。”王健说,在技改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公司就组织人员力量,保质保量赶制出了2000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并全部捐赠给武汉火神山医院。公司已累计生产18余万件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陆续发往全国20多个省市。
了解到国内口罩紧缺的情况后,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口罩生产项目。“为了确保生产质量和投产速度,公司选派多名技术人员赶赴深圳、沈阳、济南等地的口罩生产设备厂家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引进了5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用20多天时间,建设了配备有万级专业实验室的十万级洁净厂房并通过验收。”公司董事长陈忠林说。
与疫情前的医疗设备产量相比,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的脉搏血氧仪日产量从6000台增至1.4万台,心电监测仪、肺功能仪日产量从400台增至500台,雾化设备日产量达到1000台。通过科学合理调整生产计划,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的13条医疗物资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全负荷运转,并调配了500多名员工投入生产一线,加班加点赶制医疗设备。
“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市场上医用红外体温计需求量猛增,我们立即调整经营思路,集中技术力量开展研发和生产,利用一周时间就研制出了红外体温计模具。”公司副总经理付春元说。改变思路,整合资源,扩大产能,秦皇岛市一批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物资生产项目相继实施达产,全市防护产品供给能力逐步提高。
疫情防控期间,秦皇岛市实施转产、扩产和投产的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有19家,共有口罩生产线103条,日产能665万只;防护服、隔离衣日产能5300套。
记者从秦皇岛市工信局了解到,19家防护物资生产企业中,有7家企业取得了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8家企业取得了CE、FDA等国外认证。全市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的主要产品覆盖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KN95口罩、N95儿童口罩、医用防护服、隔离衣等多个产品品种。(记者 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