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记者 张琦 摄
长城网11月12日讯(记者 张琦)11月12日下午3时,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大家下午好,本场发布会主要是围绕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这一主题进行。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领导有: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玉辉、市城管执法局三级调研员赵宝锋、市水务局副局长孙志强、市海洋渔业局四级调研员曹现锋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玉辉介绍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玉辉: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新闻发布会。按照安排,现将今年以来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政学书记、瑞书市长常态化调度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四大家领导带头落实“河长”巡河制度,领导重视,高位推动,确保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初步构建了“省生态环境厅值守组驻点帮扶,市委统一领导,市政府全力主导,省生态环境厅第三环境监察专员办督查督办,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专家团队科学指导,县区党委、政府属地落实”的水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格局。全市上下同心协力,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加快工业、农业、生活等各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统筹饮用水、工业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河流湖库、地下水、近岸海域、纳污坑塘等8类水体治理,共同推进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10月份,我市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3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旅游旺季期间,13条主要入海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北戴河8个海水浴场全部达到第一类海水水质要求,水质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一、扎实开展旅游旺季水环境质量保障工作。一是强化协调联动。充分发挥市生态办、市水防办的协调督导作用,印发了《秦皇岛市2020年旅游旺季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攻坚方案》《主要入海河流达标方案》《补水方案》《污水处理厂提标方案》,生态环境、水务、城管执法、海洋渔业等职能部门协调联动,逐河梳理入海河流水质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治理措施,全面查清污染源,为实现13条主要入海河流旅游旺季水质提升至Ⅲ类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保障。二是成立国胜副市长为主任的市旅游旺季生态环境保障指挥中心,制定了《秦皇岛市旅游旺季生态环境保障指挥中心工作机制》,明确了指挥中心工作职责,整合了生态环境、海洋渔业、水利水务、城市管理等部门的河流和海洋水质、大气和噪声、入河入海排污口信息,以及涉水污染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控数据,强化了信息共享,提高了协作联动能力。突破水环境管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区域上实现了各项污染防治目标和管理措施的“空间落地”,最大程度保障了生态环境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了精准分析研判及科学预报预警,为实现旅游旺季环境质量好于往年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今年旅游旺季期间,由于天旱少雨,河流水质出现恶化趋势,我局迅速反应,组织在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和北戴河新区建立了4个物资储备库,保障具备日处理1-1.5万吨水处理能力,第一时间补齐了环境质量保障工作的短板,为科学治水、精准治气提供了物资保障。四是实施河流水质提升工程,确保精准发挥效益。根据13条河流水质现状,逐河制定水质提升方案,突出治理重点,实施“靶向治理、精准治理”,强化督导,确保工程实效。累计投资约10亿元,实施戴河下游生态修复工程等综合治理工程,有效降低氮、磷污染物入河总量,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农村面貌也得到改善。为实现旅游旺季环境质量好于往年目标提供了工程保障。
二、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一是开展入海排污口溯源。通过无人机飞检与人力排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根据生态环境部交办的《秦皇岛市入海排污口清单》,制定《秦皇岛市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案》,按照“查、测、溯、治”原则,深入开展我市入海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二是加强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全面排查全市入河排污口,在市水务局移交37个入河排污口数据基础上,通过落实“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重点任务,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对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缔,对依法依规设置的排污口,开展规范化建设并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排污口水质排放标准,排查整治工作程序规范,持续推动了入河排污口排放状况的改善,全面提升了我市入河排污口环境管理水平。
三、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一是推进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督导重点排污单位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并联网,利用远程监控手段,及时发现超标排放情况,及时预警,及时处置。二是加强日常监管,持续推进涉水“十小”“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对严重污染水环境的“十小”和“散乱污”企业,发现一个消灭一个,以永久不复产为目的,做到“两断三清”,动态清零。三是加大工业集聚区水治理力度。集聚区内工业企业废水预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间接排放标准方可排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确保稳定运行。加快完善工业园区废水治理体系,实现园区内工业企业废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废水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运行。持续推进工业园区“一园一档”“一企一册”环保管理制度建设,不断规范完善园区水环境管理台账。四是开展工业废水污染隐患排查和“碧水2020”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936人次,排查企业416家,发现问题37个,其中立行立改33个,立案处罚4个。
四、加强污水处理厂执法检查。污水处理厂是重点涉水排污单位的排放大户,我局联合城管执法部门不断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执法力度,强化对污水处理厂的驻厂执法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厂持续稳定达标排放。全市20家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出水水质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要求,其中,昌黎贾河污水处理厂、昌黎中心成区污水处理厂、昌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王深港污水处理厂主要污染物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要求。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入海河流水质不够稳定,河流两岸污染源监管还需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需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亟待升级改造等等。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补齐短板,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加强河流水质保障,尽早谋划推进重点治理工程,全力争取资金支持,为明年乃至“十四五”旅游旺季河流水质提升做好工作支撑。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规范化建设,建立应急处理处置库建设标准,完善物资储备目录。加强应急队伍能力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开发建设旅游旺季环境质量保障指挥平台,不断增强精准指挥和科学决策能力水平。持续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全面加强涉水企业监管,积极与城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借助媒体网络和信息公开,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进行提问。
1.记者:我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如何?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饮水安全?
秦皇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玉辉:
答:我市有3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分别为位于青龙的桃林口水库、位于山海关的石河水库和位于抚宁的洋河水库。几年来,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要求,其中桃林口水库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了Ⅱ类。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改善水源地水质,保障用水安全,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近年来,我市先后完成了3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工作,完成了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完成了5个县级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目前,正在开展县级水源地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
二是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组织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各种污染源和各类违法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整治,防止违法违规问题反弹。加强了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地区污染治理,针对洋河水库水质不稳定、富营养化问题,组织实施了洋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水库水质。加强了洋河上游甘薯淀粉加工废水治理,请国家环科院给予技术支持,探索开展粉浆水“肥水还田”模式,实现了甘薯由企业集中加工、粉浆水无害化处理、一滴粉浆水不入河的目标。
三是做好饮用水水源地风险防范。全力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估,做好风险源的筛查,编制了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应急预案。在3个地级集中式水源地建设了智能化生物毒性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2.记者:如何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工作?有何进展?
秦皇岛市水务局副局长孙志强:
我市将生态立市作为首要发展战略,把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做为主要抓手,全力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我市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083名,构建了“党政齐抓、部门联动、上下共管”的河湖长制工作格局,同时将市域内所有河流及所在流域范围内的支流、水库、塘坝等全部纳入管理体系,实现了每一米河道都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市、县两级河长办通过报纸、政府网站等主要媒体公告河湖长名单,并在全市河道的显著位置设置了1736块河湖长制公示牌,公示了各级河湖长的信息、任务和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今年在省要求的巡河频次基础上,我市自我加压,要求市级河湖长每月1次、县级河湖长每半月1次、乡级河湖长每周1次、村级河湖长每天1次。今年以来,市级河湖长巡河176次,县级河湖长巡河湖1858次,乡级河湖长巡河湖9257次,村级河湖长巡河湖126313次。各级河湖长对分包河流持续进行踏查巡查,随时组织河道及沿岸的问题清理工作,做到在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已累计解决河湖“四乱”问题412个。市水务局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生态环境局对入海河流进行督导检查,发现解决问题50个。运用无人机开展暗访工作,对戴河、洋河、新河、新开河、人造河、大马坊河、饮马河、东沙河等进行航拍,今年已累计拍摄河道500多公里,发现解决问题35个。各级河湖长不懈努力,各部门通力协作,有力保障了河湖水环境稳定。
3.记者:如何持续加强河道保洁工作?
秦皇岛市水务局副局长孙志强:
一、持续清理河道水面垃圾。我市完成了市区河道保洁政府采购工作,选取6家专业河道保洁公司,对石河、新开河、汤河、戴河、新河、洋河、人造河、减河等34条河流的主干及其部分支流进行水面保洁,每天巡回打捞,保洁总长度205公里,清理水域面积 16平方公里,共清理河道垃圾3.9万立方米。同时我市农村垃圾市场化运营实现了全覆盖,河道保洁与农村垃圾治理实现一体化。
二、加强河道水草打捞工作。今年为达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游旺季期间入海河流水质到达Ⅲ类的目标任务,我市在充分发挥水草水质净化功能的前提下,提前谋划,科学部署,坚持日常打捞清理与重点清理相结合,在各入海口设置拦截网等设施,阻拦汛期上游水草入海,及时收割和打捞死亡水生植物。按照我市下发的《关于加强河流水草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积极推进水草清理工作。县区级河长开会调度31次,踏查调度136次,安排打捞水草船只57艘,专业收割水草船27艘,修补破损拦截网具29处共1922米,新建拦截网23处共4085米,共打捞水草59431立方米,清理枯草47715立方米。在今年水草较往年量更大,范围更广的情况下,仍有较大进展,大大减轻了水质因水草问题恶化的隐患。
4.记者:我市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如何以及为提升污水处理效果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皇岛市城管执法局三级调研员赵宝锋:
市城管执法局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按照省市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要求,今年旅游旺季期间,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和污水管网监管力度,全力推进戴河口污水溢流治理、第一和第四污水处理厂中水北调、城区污水北调等工程建设。各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平稳,出水水质指标得到有效提升,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和生态环境保障作出了有力支撑。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强化监管和运行管理措施,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一是制定旅游旺季出水标准。我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旅游旺季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准地表水IV类标准,并按此标准监管运行。二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联合市公安局与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开展查处违法排放超标污水行为专项行动,加大排水执法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加强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严防超标污水对污水处理厂运行造成破坏性影响,保障污水处理厂平稳运行。三是加大运行监管力度。我局抽派技术骨干驻厂进行监管,实时掌控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强力督导污水处理企业在运行各环节上的人力、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污水处理厂运行平稳,出水达到标准要求。通过上述措施和各企业的努力,今年旅游旺季期间,近海7座污水处理厂有5座都能稳定达到准地表水IV类标准,其余各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得到有效提升,均接近准IV标准。
二、保障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
一是实施第一、第四污水处理厂中水北调工程。为排洪河综合治理提供充足水源,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第一、第四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调至排洪河上源湿地建成区域,该工程按建设程序从立项至实施完工通水运行,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区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市城管执法局项目组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傲战,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了提升泵站和1800米管道的建设任务,有力保障了排洪河综合治理的顺利进行。二是实施城区污水北调工程。为解决第四污水处理厂长年满负荷甚至有时超负荷运行存在出水安全隐患问题,实施了将原进入第四污水厂的部分污水调至北部片区污水处理厂的工程。该工程原计划于年底完成,但为确保今年旅游旺季出水水质要求,局项目组按照水污染防治总体部署要求,重新研究确定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工地组建临时党支部和党员突击队,在“人分黑白班,机器不停”的状态下,争分夺秒抢工期,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施工任务,很好地保障了城区污水处理效果。
三、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管网改扩建
为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我们下步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分批有序对近海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加快实施第一、第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同时推进第二、第三、北部和山海关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前期手续,待改造资金落实后,科学安排加快实施。二是加快城区老旧污水管网改扩建工程。按照省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要求,我们结合排水管网实际,谋划了城区老旧污水管网改扩建项目,通过该项目实施,恢复老旧管网功能,补齐污水管网覆盖空白区短板,有效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不断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和水平。
5.记者:今年海水水质情况、赤潮发生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我市在保障海水水质方面,都采取了哪些工作措施?
秦皇岛市海洋渔业局四级调研员曹现锋:
2020年,全市优良海水(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达到100%,各重点浴场均未发现赤潮现象,北戴河主要浴场海水水质全部为一类水质。近岸海域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质量的比例维持在90%以上;近岸海域生物质量良好,满足滨海风景旅游区的生物质量要求。从整体来看,我市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海水水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措施。
一是提升入海河口水质监视监测能力。近年来,我市先后建设入海河口生态预警在线监测站11座,在重要功能区和河口投放监测浮标5个,初步建立了秦皇岛市海洋生态预警立体监测系统,有力地保障了旅游旺季海洋生态安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20年续建6座入海河口生态预警在线监测站,进一步提升了海洋生态预警监测能力,实现了全市17条入海河口生态预警在线监测全覆盖,将为海洋生态保护、海洋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科学、及时、有效的数据保障与技术支撑。
二是加快实施海岸带与滨海湿地修复项目。我市承担渤海综合整治攻坚战生态修复项目共9个,承接了全省2/3的滨海湿地整治任务和14公里全部的岸线修复目标,即:年底前,实现整治修复滨海湿地530公顷,修复岸线14.39公里的目标。6月,9个生态修复项目全部进场开工建设,目前已累计完成滩肩补沙约119.4万方,修复岸线约7.74公里,海域整治12.5公顷,营造水下沙坝约65.3万方,沙堤6.55万方,人工沙丘6.25万方,砂质岬头7.06万方,230公顷湿地投贝1000万粒。
三是切实强化港口船舶污染治理与监管。一是会同市生态环境局、秦皇岛海事局建立了船舶废油、含油污水接收、转运及处置联单制度和污染防治联合监管制度,规范了秦皇岛港船舶污染物的排放和接收工作。二是严格督导港口码头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配备相应的防治污染设备和器材,把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建设,作为新建码头投入运营和已有码头保持经营资质的必要条件,全面提升了辖区内港口码头的污染防治能力。
四是大力推进水产养殖污染防治。一是印发了《河北省秦皇岛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使我市水产养殖业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二是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升级、改造,实施半循环水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对养殖废水进行沉淀、过滤等一系列处理,达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对养殖车间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完善进排水处理设施,实现绿色健康养殖目标。目前我市已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7家,养殖尾水排放达到农业农村部规定水平,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好,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