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今日聚焦

北戴河区蒲兰村:科技种植点亮乡村振兴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祖迪 武佩剑
2020-12-08 09:03:00
分享:

北戴河区牛头崖镇蒲兰村的秸秆有机免疫胡萝卜种植田。

长城网(记者 祖迪 武佩剑 通讯员 张悦)初冬时节,万物沉寂,但北戴河区牛头崖镇蒲兰村的秸秆有机免疫胡萝卜种植田内,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出土、去叶、分拣、打包、装车外运,蒲兰村胡萝卜种植户祖永明和工人一起加紧采挖,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俺家胡萝卜基本上出土就卖,前几天又和一合肥批发商签了50吨的订单。”正午时分,祖永明拍拍手上的土,活动一下有些酸痛的腰部。

“今年胡萝卜大丰收多亏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这技术是俺们村的干部引进的,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这12亩地的胡萝卜产量从原始的5千多斤增产到现在的1.1万斤,收成翻了一倍多。用这种方法种胡萝卜,不用上化肥,不用打农药,节约种植成本,虫子还特别少,长出来的胡萝卜又好看又好吃。俺家种的有机胡萝卜一上市,商户们上门收货价都达到了4、5块钱一斤。去年传统种植的胡萝卜收购价也只有5毛钱,每斤整整翻了10多倍,这都是通过引进新技术,减肥减药带来的好效益啊。” 祖永明说,现在想买他们村的胡萝卜,得先在村口排队。

蒲兰全村1224户,3010人,现有农业用地5390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种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却拥有优质沙壤土地等种植高品质胡萝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受技术水平的制约,传统种植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近年来,北戴河区牛头崖镇党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技术助农、生态发展”理念,把科技助推低碳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镇里给咱规划了发展方向,村里就得有部署落实,为了打破传统种植对乡村发展的瓶颈,我们积极和区农业农村局对接,引进了秸秆反应堆这项新技术,并且成功用于秸秆有机免疫胡萝卜的种植。” 党支部书记吴江涛说。

蒲兰村党支部书记吴江涛展示刚摘下来的胡萝卜。

据介绍,秸秆反应堆技术成本和传统种植技术相差不大,蒲兰村传统胡萝卜种植分为春种和秋种两种方式,每年12月初和来年5月底通过在土壤中掩埋秸秆、绿化垃圾和海藻等海洋垃圾,并投放适量生物菌剂,通过2个月发酵,2月和7月完成两季播种,届时反应堆里的有益微生物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肥质,通过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果蔬生长,使果蔬的产量提高30%至50%。在大棚里推广该技术还能提高大棚地温和室温2℃至3℃,使果蔬提前10天左右上市,错时丰收也能为种植户带来更多收益。

“不用化肥和农药,就靠那秸秆和海藻能丰收?高科技这东西咱老百姓可玩不起啊......”新技术引进伊始,全村上下一片质疑,没有人敢做这“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起初我也有过顾虑,但是村党员干部多次上门为俺们农户送理论、送政策、送技术,增强了俺的信心,但毕竟是新技术,所以也只是租用了12亩地尝试着种植。”祖永明说。“现在看来,专家的技术没得说,产量上来了,单价翻倍了,订单也变多了,但依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还有20吨左右鲜果,还没采摘就都已经被订购了。”祖永明笑得合不拢嘴。一亩地一年节省下的化肥、农药费用就达三千多元钱,亩产量提高了50%左右,亩均收益从之前传统种植的400-500元增至1.1万元,一连串的改变让全村上下看到了科技种植的前景。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蒲兰村秸秆有机免疫胡萝卜种植基地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比起播种时看热闹的人,现在排队取经的少说也有100来人。”祖永明说。

“还真不能小看这新技术,起初我还隔三差五的去劝说,不中就撒点农药吧,眼看着天气变暖蚊虫增多,恐怕被这所谓的‘新技术’糊弄了,搞什么新技术试验田,到时候赔钱事小,多丢人呀。”村子里有着40余年种植经验的宋立海说起来挺惭愧,“结果真是出乎意料,那胡萝卜长得真是好,我第一个报名参与技术引进,明年让俺也跟着尝尝这丰收的甜头!”

现如今,蒲兰村的胡萝卜“颜值”高了,口感好了,成了消费者的“新宠”,吴江涛正积极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优势。下一步还将成立农业生产种植合作社,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将时代新理论新政策新技术送入农户家,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到特色种植中来,通过引进有机草莓等瓜果类作物投入到新技术的应用中,把蒲兰的特色种植引入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明年我们村计划搭建20个暖棚推广使用这种新技术,每个棚能吸收周围村5000斤秸秆、8000斤绿化垃圾和3000斤的海洋垃圾。不仅能将垃圾变废为宝,还可以令群众种植的瓜果蔬菜增产增质增效,亩均收益突破2万元问题不大,种植户人均年收入翻倍指日可待,到那时候蒲兰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会迎来双丰收。”说起蒲兰村的发展前景,吴江涛满眼憧憬。

关键词:科技种植,科技兴农责任编辑:武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