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城市,是秦皇岛的金字招牌。
这份荣耀的背后,是秦皇岛市委、市政府18年如一日,带领310万港城人民攻坚克难的付出、勇于担当的奉献。
2003年,中央文明委正式公布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标准,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秦皇岛正式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
秦皇岛获评第一、第二届“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秦皇岛获评第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
2017年,秦皇岛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20年,秦皇岛顺利通过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检。
现如今,“创城精神”持续发力,脚步不歇,城市环境品质、管理水平、市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在秦皇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磁场效应”,正随着创建前行的脚步不断放大。
创建为民 将“创城”融入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2003年9月, 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标准公布后,各个城市争相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因为有了这个牌子,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至高荣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最好诠释。”这是秦皇岛历届决策者的共识。秦皇岛也正式吹响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集结号,对照文明城市坐标,共赴文明之约,奏响文明之歌。
基础弱、底子薄、群众意识差……创城难,创全国文明城市更难。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秦皇岛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旅游品质的强力引擎、改善营商环境的第一要素、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加速器,将其写进两会报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聚焦“环境美”,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聚焦“秩序优”,打造智慧交通城市;聚焦“服务佳”,打造营商环境最佳城市;聚焦“生态美”,打造京津冀生态标兵城市,将创城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格局之中。
为强势推进创建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任市创城指挥部指挥长,市级领导任14个创建组牵头人,与市委书记签订责任状,各有关单位部门“一把手”作为创建成员,明确任务,明晰职责,形成常态长效的“层级化”创建指挥体系和高效运转的督导问责机制。
构筑起“五级网络管理体系”,一人一片、一天一事、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带着问题看,对着问题干,一项一项抓落实,一项一项抓达标,确保天天有进展、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提升。
每位市级领导担河长、任路长,开展“走遍秦皇岛”活动,实地踏查河流水系、城市道路、背街小巷、集贸市场,大到规划制定,小到花草种植。5年来,市级河长累计踏查河道700余次,解决问题600余个,域内13条入海河流全部达到三类水质;市级路长累计行走10万公里,解决问题145个。
垃圾清运是否及时、绿植修剪是否整齐、公厕管理是否达标……作为路长,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耀滨利用上班前、下班后的时间,沿责任路段踏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城市管理必须拿出‘绣花’的功夫。”他深有体会地说,“踏查路段已经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雷打不动!”
“向城市‘毒瘤’——‘双违’开战!”市委、市政府发出集中攻坚令。历时25年、7次拆迁未果的秦皇岛火车站范家店片区累计拆除违建110万平方米;4次拆迁、11年未果的北戴河赤土山村征拆只用了11天……
老旧小区改造、集贸市场提升、公园绿地建设……事关群众民生,党委政府补短板、强弱项。近年来,我市对389个老旧小区、26个城中村、58个城乡接合部进行改造,拆除“双违”建筑181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集贸市场38个,改建新建公共厕所388座……一批“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城市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我市先后制定实施了祭祀管理办法、市容管理条例、养犬管理条例、控制吸烟办法等多部地方法规,为文明“立法”。
“以前一到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老百姓都进店买烧纸,这几年一直倡导文明祭祀,买的人越来越少,今年我干脆也就不卖了。”今年清明前夕,海港区一家小超市的老板对记者说。2018年,《秦皇岛市祭祀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在全国率先以立法形式规范祭祀行为,引导城乡群众在祭祀过程中主动转变观念、破除陋习,践行文明祭扫新风尚。
随着一项项措施不断落地,一个个法规相继出台,也让一朵朵文明之花在秦皇岛灿烂绽放。
创建靠民 不断激活全民全域全时创建的内生动力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主体在民、利益在民、根基在民、血脉在民。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利民靠民”的创建理念,明确提出“全民创建、全域创建、全时创建”的总体思路,全方位激活创建动力。
“创城,有我!”“创城,有我!”市委书记、市长与环卫、城管、交通等各条战线职工及普通市民拍摄《创城有我》公益广告。这既是动员,更是承诺。
党政干部在动。数万名机关干部参与到“全民洗城”“烟头革命”“接力沈汝波、为民做好事”“党员固定服务日”等活动之中,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对照测评体系,实行“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每一条河、每一段路、每一栋楼、每一个点位,都有河长、路长、网格长、楼长,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精细化分工让城市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
2月26日,全市各市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市直企事业单位、驻秦单位等1万余名干部职工深入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市场周边、市内铁路沿线两侧等地,以彻底铲除城乡环境卫生死角死面为重点,全面提升环境卫生水平。市委统战部侨务港澳科科长包建正随部机关同志来到包联的海港区耀华新村小区,他表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为创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出一份力深感荣幸。
民营企业家在动。兴龙建设、海三建设、隆基泰和等数十家企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认领2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943万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又是这些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捐款捐物1亿多元。
数十万志愿者在动。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在海边浴场;也无论是在景区景点,还是在车站码头,“志愿红”“马甲蓝”已经成为我市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居民免费按摩、为官兵义务理发、为有困难的人捐款……立志“一生要做10万件好事”的平民偶像沈汝波,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还热情参加创城“烟头革命”,住院时在病区捡拾烟头,出院后在小区捡拾垃圾,病危时仍不忘向癌症患者李永花捐款500元。他做的好事定格在11万余件,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他当之无愧。
在秦皇岛,像沈汝波这样的志愿者有24万余人,注册志愿组织2423支。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秦皇岛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组织旗下190多支队伍,近8万名注册志愿者常年走进社区、学校、乡村等地,开展脱贫攻坚、关爱未成年人、美化环境、抗击疫情等各类志愿服务,服务时长累计近40万小时。还涌现了21年如一日守护中国航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卢勇,用生命保护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而身中4刀的护士龙浩然等一批中国好人,成为城市道德风向标。
百万市民也在动。不管是骄阳似火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广大市民积极踊跃投入到创城大军之中,捡拾垃圾,清理城市“牛皮癣”,成为创城的参与者;利用市长热线、“全民城管”App、“指尖上的城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参与,成为不文明行为的监督者;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企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文明行为,成为创城的宣传者。
未淑云作为北戴河一名普通退休干部,40多年来,自己省吃俭用已累计捐赠100多万元爱心款和价值10万余元物品;多年来,刘红涛带领爱先行公益团队,通过各种渠道募集善款560余万元,帮扶1.5万人次……
一组组庞大的数字,一桩桩感人的事迹,一个个无私的奉献,都反映了秦皇岛人民对“创城”的支持。
今天的秦皇岛,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市民,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打造“城市筋骨”,培育“城市灵魂”,凝聚“城市血与肉”,为秦皇岛这座全国首个“中国最具爱心城市”梳理“文明脉络”。
创建惠民 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创建中升华
“文明人创文明城,文明城养文明人。”这句话对于秦皇岛这座城市和秦皇岛人来说,恰如其分,实至名归。
通过创城,秦皇岛这座城市变了。天更蓝了、绿更多了、城更靓了……从城区到镇村,从主干道到背街小巷,从环境卫生到公共秩序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幸福蝶变”。
海港区燕山社区本是一个老旧小区,经过路面维修、墙体粉刷、地下管网疏通和绿化美化后,一改往日的“脏、乱、差”,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李晓清谈起居住环境的变化赞不绝口,“现在多好,政府不仅给我们做了路面硬化,规划了停车位,还安装了路灯,安置了健身器材。在小区里散步,心里特别敞亮。”
4月的秦皇岛,万木葱茏,百花争艳。记者来到海港区排洪河,“鱼翔浅底,花草簇拥,水鸟嬉戏”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置身其中,身心愉悦。时间回到1年半前,排洪河还是一条被大家戏称为“龙须沟”的臭水河,河中生物绝迹。市区两级河长反复踏查,多次与专家一起找污染症结、寻治理方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6月,经过生态综合治理,清浅的河道波光粼粼,两岸的绿植生机勃勃。
“现在这条河来之不易,得感谢‘创城’啊。”已过古稀之年的时艳环经常光顾排洪河,主动担起了保洁员和监督员的责任。
秦皇岛人也变了。市民过马路不再闯红灯,司机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窗口办事有序排队,把全新的生活用品捐赠给爱心驿站……生活在秦皇岛的人们向善向好,善作善成,心气足了,信心足了,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劲头越来越足。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市民”“做文明秦皇岛人,创全国文明城市”……徜徉在秦皇岛,处处可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微广场”“道德馆”“好人广场”“家风公园”,各类公益广告抬头可见、移步可观。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如同春雨,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经过全国文明城市洗礼的秦皇岛人,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丰富着文明城市内涵,拓展着文明城市外延,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高质量的创城活动之中。
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彰显着城市的文明程度。从业10年的“的哥”张玉,切身感受着这个行业的变化。“以前,个别司机驾驶时吸烟、打电话。现在这些不文明行为都没了。”张玉说,“每位司机更加注重细节,每日洗车、使用文明用语、配置‘便民服务袋’和旅游地图,一样都不能少!”
窗口上放着为办事群众准备的老花镜,为群众免费提供拷贝照片时所需的U盘,为等候群众提供饮水设备,在秦皇岛市政务服务中心交通窗口,随处可见为群众着想的细节……这样的文明窗口单位比比皆是。
遛狗时随手铲走狗粪,将垃圾随手丢进垃圾桶,对车窗抛物行为随手拍进行监督举报,在酒店餐馆,市民使用公筷公勺、按需点餐、践行光盘行动……这样的文明人比比皆是。
人改变着环境,环境也改变着人。文明的生活方式渐入人心,秦皇岛人就是这样在持续创城中,改变着环境,提升着自己,收获着幸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站在更高起点上,秦皇岛将以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为新的起点,持续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更高质量的全国文明城市,用“文明”之笔描绘城市发展、民生幸福的亮丽底色。
记者手记:为秦皇岛的“创城精神”点赞
作为记者,时常要入社区、进企业、转街道、看窗口、访市民,在这过程中,我深刻地感觉到,“创城”为秦皇岛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品质和市民素养的大幅提升,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创城精神。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秦皇岛先后五次的执着创建历程告诉我们,没有任何成功是一蹴而就的,皆需努力奋斗。
回望创城之路,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位于火车站附近的范家店片区私搭乱建、杂乱无章,一直严重影响着秦皇岛旅游城市的形象,却历时25年、7次拆迁未果,在创城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这是各级党政干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马路上,司机开车在斑马线前停车礼让行人,小区里,市民遛狗时随手铲走狗粪丢进垃圾桶,饭店里,食客使用公筷公勺用餐按需点餐,在创城中,秦皇岛人对这些现象的前后变化反响最为热烈,这是广大市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每一条河、每一段路、每一栋楼、每一个点位的精细化管理,利用“指尖上的城管”等新媒体平台邀请市民参与文明监督等做法,是各县区各单位“与时俱进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三年过去,尤记得那个“创城,有我!”“创城,有我!”的庄严承诺,这是“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各条战线勠力同心”的奋进精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只是秦皇岛迈出的起点,就像很多单位、企业把“创城精神”作为激励员工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一样,我们将弘扬“创城精神”,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创城,不断巩固和拓展创城的成果。创城,我们永远在路上。(记者 储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