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圆或扁、长短不一的马兰草、蒲草、PE塑料、纯棉线等材料,在北戴河区海韵假日小区居民赵珠好的巧手编织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缕编工艺品。
59岁的赵珠好,幼年在农村长大。从小看着家人编织箅子、鸟笼、簸箕等,她深受影响,才五六岁就跟着家人学习编织。心灵手巧的她学得像模像样,这个爱好一直伴随着她几十年。
几年前,赵珠好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编织手工艺品。天然藤条的果盘、纯麻线挂毯、蒲草扇子、棉线收纳筐……她喜欢尝试各种材料,每一个作品都精益求精、雅致清新。
清新雅致的作品摆满了储物柜。
据赵珠好介绍,编织手缕编有多种方式,如经纬编织、六角花、斜卷结等,简单一些的笔筒、篮子等三四天就能完成,一些大的物品可能需要十多天,“比如正反四角花图案、八角花图案,编织起来很复杂,需要更多时间。”
只要有时间,赵珠好就在网上学习编织技巧。
赵珠好在北戴河区开了一家小店,售卖自己的作品,备受游客欢迎。很多北京、浙江等省市的游客,买了她的作品后,留下联系方式,继续订购更多作品。2022年夏天,来自陕西榆林6岁的小游客翔翔,一看到她的作品非常喜欢。翔翔想拜师学艺,他的父母将行程延后,在北戴河多停留两天,让翔翔认真学习。翔翔的家长和赵珠好约定,以后每年夏季都会带孩子来学习几天。
这件作品已经有外地顾客订购了。
2019年开始,赵珠好作为特聘老师,定期给燕山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上课,教授学生编织手法。她还在市老年大学、非遗集市等各处义务授课。2023年1月,赵氏手缕编被列入为北戴河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精美的四角花图案。
“作为传统技艺,手缕编可以自然地融入现代人的家居生活和装饰中。”赵珠好说,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手缕编也要有所发展。因此她对传统手艺做了不少改良,样式上也多以立体造型为主。
自己编织的大红灯笼挂起来。
为了让这门钟爱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赵珠好花费了很多心思设计手缕编作品,希望激发更多人对这门手艺的兴趣。“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无论做成什么手缕编,只要大家喜欢,能把这项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是我最大的心愿。”赵珠好说。(记者 杜楠 李铎)
手缕编需要十足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