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县区新闻

秦皇岛青龙高庄村“以山为媒” 开启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 秦皇岛晚报  作者:刘旭伟
2022-05-12 17:14:16
分享:

高庄产的“西山贡米”在清朝时曾被定为贡米。

村干部一边给村民发小米种子“冀谷39”一边仔细叮嘱。

沿着环山的水泥路,来到高处远眺,满眼苍翠。

“这是一亩地的量,记住施肥和打药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5月9日上午,在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乡高庄村综合服务中心,村干部一边给村民发小米种子“冀谷39”,一边仔细叮嘱。

71岁的陈玉娥领了种子,今年她和老伴儿打算种一亩。她告诉记者,村里别人家有种这个品种的,穗粗粒大,熬粥特别好吃,自己家以前没种过,今年要试试。“买这种子得100多元呢,村里免费给我们还不种?”

对自己这一亩小米,陈玉娥并没有太多的想法,“自己家吃,剩下的能卖就卖点。”但在乡、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计划中,今年种的“西山贡米”是准备从网上卖到全国各地的。

曾经的贫困村变了模样

高庄村位于石灰岩地区,自然条件不足,地表严重缺水,曾经是典型的贫困村,村内基础设施差,全村近一半是贫困户。2016年,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组来到高庄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乡、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的努力下,高庄村一点点变了,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

沿着环山的水泥路,记者一行从山脚出发,一路开车到高庄村西山的最高处,远眺满眼苍翠,鼻端传来山楂花的幽幽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脚下一层层梯田像一本本记事簿,记录了不服输、不认命的高庄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战果。

西山对于高庄村人来说是一座“宝山”,给他们带来富裕生活的山楂、栗子、苍术都种植在西山,西山种出来的小米也格外香浓,然而爬山劳作要比在平地艰难许多。“多亏工作组给修了这条环山路,我们村人上山干活可省大力气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玉明说,环山路全长15.2公里,汽车、三轮车可以直接开上山,无论是往山上运农资还是往山下拉作物都方便多了。他又带着记者来到山上的蓄水池,“我们村地表缺水,多亏了有西山,这是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借助山势直接引到村里去,让村民也吃上了自来水。”

又让村民爱上山楂树

立夏过后,山楂树迎来了花期,千亩山楂使得整座西山都散发出沁人肺腑的清香。60岁的张守山对今年的收成充满期待:“政府给找好了销路,一年两季给我们剪枝培训,公司的收购价还比市场价高,能不好吗?”

谁又能想到很多村民曾把家里的山楂树砍掉呢?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庄村几乎家家种山楂,但产能过剩导致收购价格一压再压,村民挣不到钱只能砍掉果树。找不到销路坐等商贩收购,无法掌握市场主动权,辛勤劳作收获的却是苦涩的“果实”,因此,当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又号召种山楂时,不少村民是犹疑、观望的,可之后的一个“大动作”让村民们放下心来。

2019年,在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的争取下,高庄村和天津冠芳集团签订了30年的山楂采购协议。“喝过‘山楂树下’吧,就是那个饮料,用的是咱村的山楂。”高玉明说,冠芳集团的收购价格高,还对村民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山楂好管理,又不愁销路,村民的积极性一下起来了。如今高庄村家家户户都栽上了山楂树,还引入果药兼作种植模式,在果树下种上苍术等中草药。

2021年,全村山楂产量近60万斤,种植户平均收入1万元,这让新栽山楂的种植户更心热了,盼着自家树也赶紧结果。同一年,细心管理3年的苍术也迎来了收割季,沉甸甸的根茎、小小的种子都能卖钱,给村民带来高额的利润,一块儿土地带来了两份收入。

“西山贡米”的新计划

说起这“西山贡米”大有来头,高庄村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种小米,特别是西山种植的小米因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生长期长,品质尤为出色,在清朝时曾被定为贡米。

几年前,乡、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就把“西山贡米”作为村里的脱贫支柱产业大力推广并注册了商标,种植规模产量最高时达到13万斤,种植户平均增收约两万元,帮助不少贫困户脱贫。

因为土地需要倒茬轮种,前两年小米的种植面积缩小了。今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准备扩大“西山贡米”的种植规模到300亩,免费发放谷种鼓励村民种植。种子是老谷种经过专家技术改良后的“冀谷39”,种植使用有机肥,绿色防控病虫害,以保持“西山贡米”独有的口感。

草碾乡则计划在今年的“三级书记抓电商”工作中将“西山贡米”作为区域特色品牌重点推广。“‘西山贡米’有品质、有特色、有历史文化支撑,具备爆款电商产品的要素,是我们草碾乡电商品牌推广的第一目标。”乡党委书记王海峰说,草碾乡正在筹划建设电商网货供应中心、公共直播间和网店,进驻多个电商平台,将草碾乡“西山贡米”推向全国,实现年销售额10万元以上,打造成网络爆款农产品。

市委办公室驻高庄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宋利民说,亲眼看见高庄村的改变,他和同事们都特别有成就感,“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我们工作的新起点,帮助乡亲们增收,让他们长长久久地过上富裕生活,真正做到乡村振兴,我们才觉得不负重托。”(记者 刘旭伟)

关键词:青龙,乡村振兴责任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