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海边、河滩垃圾是固定志愿服务活动之一。
拨通田礼的电话,记者还是习惯叫他“杯子”,因为在微信没流行大家还都用QQ的时代,他的QQ昵称叫“保温杯”,当时做公益的朋友们聚在QQ群里都这样亲切地叫他。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默默做公益的小伙子已经是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田礼还是像记者刚认识他时那样忙,手里忙不完的工作,志愿者团队里忙不完的事务,工作日忙工作,周末做志愿服务,“这周六我们去海边和社区捡垃圾,清理社区小广告。”他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社区信赖的伙伴
小满这天,气温最高达到27摄氏度,很多人一时还适应不了温度的骤然上升。然而田礼和秦皇岛市学雷锋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却依然按计划集合,清理垃圾和小广告。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们一般是每个月第一个周末敬老服务,第二周清理海边、河滩垃圾,第三周社区服务,第四周是一些公益培训。”
2015年,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田礼注册成立了秦皇岛市学雷锋公益服务中心,相比以前,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标准化和制度化,“我们每位参加志愿活动的成员都要在志愿服务平台注册、领取免费活动保险,完成服务公益时间的累积。”田礼告诉记者,团队注册后,与街道、社区和单位对接起来也有了正式身份,不仅志愿服务的范围扩大了,还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的确,田礼和团队的志愿者们已经是社区最为信赖的伙伴,社区要安排灭鼠,志愿者们就为小区所有毒鼠站投放灭鼠药;哪块绿地需要清理杂草,志愿者们就帮忙拔草;哪块闲置区域要绿化,志愿者们就帮着清洁场地、锄地、撒种子……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小事,志愿者们却是处处到位、处处贴心。“我们主要服务河东、道南这边的几个社区,都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这些事,居民也都是老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爱老敬老活动也已成为团队的一项固定内容,残疾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低保老人,还有社区的老党员、老志愿者,都是服务对象。他们的敬老服务不仅仅是拿着米面油慰问,老人家里晾衣架坏了、电源插座坏了这样琐碎的事儿,都是志愿者们帮忙解决,甚至会在医院陪护亲友不在身边的老人。
今年3月初,南山社区一位78岁的独居老人感觉身体不适,她的亲人都在外地,朋友又一时过不来。田礼得知后立刻去了医院,“看到老人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急诊观察室,心里真挺难受的。”田礼说,当时老人正在输液,看到他来,眼泪都要出来了。输液的时候半躺在床上也没脱鞋,老人说怕脱了鞋自己穿不上,田礼上前把老人的鞋脱了并扶老人躺好,安慰老人道,“有我在,我陪着您,您安心输液治疗”。急诊观察室病人多,老人想换个病房,田礼又满医院跑忙活这件事儿,直到老人的朋友来陪护。第二天田礼又去了医院,成功帮老人办理相关手续,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老人搬到新病房。类似帮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住院、陪护的事儿,田礼遇到不止一件,对此他也有自己的思考: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家里孩子少或是不在身边的老人很多,社区人手少、事务多,社会化养老不能只依靠社区,还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养老帮扶这方面的志愿服务也应该正规和制度化。
在服务老年人的同时,田礼和伙伴们还惦记着孩子们,市福利院、秦皇岛光明之家、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哪家缺物资、哪家有困难,田礼都记在心里,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也许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践行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良传统。
田礼曾对记者说,从小他就把雷锋视为偶像,所以团队的名称里有“学雷锋”三个字。“雷锋曾是老一辈人的偶像,但在年轻一辈人中的影响力好像没那么大了,但我想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看到不少团队成员带着孩子参加志愿服务,田礼特别开心,他相信自己和同伴们的志愿服务活动会给孩子们带来正面、良好的影响,他也相信雷锋精神一定会一代代传下去。(记者 刘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