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要闻 原创 热点 图片 社会 财经 旅游 房产 名企
县区 评论 专题 视频 民声 文化 书画 美食 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秦皇岛频道>>教育

给“以房择校”降温到底靠啥

http://www.hebei.com.cn 2014-04-17 10:49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许多中介门前纷纷打出了学区房的字样。殷立勤摄

  “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是近年来上海义务教育阶段招生一直坚持的原则。但如果家长想把孩子送进一些名优的公办学校也有办法,那就是“以房择校”——高价购买该校的学区房并迁入户口,把孩子送进心仪的学校。

  为遏制炒作学区房推动择校的问题,静安区前天发布新规,今年起区内各公办小学将建立对口入学新生数据库,每户地址五年内只享受一次同校对口的入学机会。这项被称为“最严入学新政”的举措,牵出了全市一连串关于公办学校“就近入学”的话题。

  名校就近入学门槛渐高

  在上海小学和初中,每年有多少学生择校?据市教委提供的数据,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率为88%。这其实意味着,真正择校到民办学校的孩子只有12%,其他绝大多数孩子在公办中小学就读。

  孩子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均就近划片安排。为让孩子能够进一些所谓的名牌公办中小学,不少家长提前做功课,购买学区房、迁入户口等。然而,近年来一些备受家长追捧的中小学,越来越热门。以静教院附校为例,该校划片对口的地段生已从20名涨到如今的140多名。学校本来每个年级3个班,学校招生规模90名左右,通过扩班、适度放宽班额,仍然无法全部接纳。怎么办?不得已只能逐步提高就近入学的门槛——前些年只要户口对口即可,后来要户口、户主与房产主合一,再后来要户口迁入满三年……如今,为避免学区房频繁转手,教育局再次提高门槛,将每户地址三年内享受一次同校对口的入学机会延长至五年。

  静安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学校在地段生大量超出招生规模时,采取按户籍、房产及年限等条件依次排队的办法来解决供需矛盾,并逐年提高标准。

  此外,还有一些热门幼儿园,如本溪路幼儿园采取电脑摇号的方式招录孩子。部分区县曾尝试通过缩小热门中小学的学区范围来控制招生规模,但由于家长花高价提前购买学区房、政策调整后却无法就读而容易引发纠纷,因此,各区县对“调整热门学校学区”的举措只能慎之又慎。

  居住地入学也需统筹

  由于本市居民人户分离的比例很高,为方便孩子就近入学,本市从2011年起在杨浦、宝山等区的5个街镇试行“居住地登记入学”政策——孩子户口在外区,但可以在居住地登记就读中小学,以减少奔波之苦。目前,这项政策已逐步扩容到长宁、闵行等各区县的大部分街镇。这种方便孩子就近入学的政策,受到很多家长欢迎。全市共有约上万名学生从中受益。

  然而,由于部分家长欲“以居择校”,使得这项政策落地时也不得不设门槛。以杨浦小学为例:由于近年来报名的地段生过多,学校只能先安排户口和房产两证统一的孩子;尚有余额再安排户口在外区但居住在本区域的登记入学者。如果满员,“居住地登记入学”的孩子就要被统筹安排到其他学校。

  居住地就近入学也有门槛,这让部分家长颇感困惑:“我们买了房,最后却要被统筹到一般学校,这不等于提高了居住地登记入学的门槛?”某区基教科负责人透露,家长感觉居住地登记入学难,其实多半是感觉进名校难:“有些家长以人户分离名义在居住地登记入学,其实还是想‘以房择校’挤进热门小学。”

  随着2007年开始的本市人口出生高峰的推移,去年起本市已经逐步进入小学入学的高峰期。有些区县小学报名人数一增加就是千人上下。热门学校即便再扩容学额还是紧张,确有实际困难、需要在居住地登记入学的孩子,只能被统筹到附近其他公办学校去。家长想“以房择校”,可能最终要落空。

  “新优质”可为择校降温

  家长择校,最看重什么?是名气、校舍、师资,还是学校文化?

  每年升学季,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报名参加多所民办学校面谈;想方设法奔着热门公办学校去……择校热中,不乏盲从。从近年的情况看,上海已经较好地实现了均衡教育。最新的一份统计,上海家长对本市的教育均衡打出了85%满意度的高分。

  家长满意度,来源于真正对口入学之后的切身感受。在洵阳路小学,家长原本半信半疑将孩子送进来,没想到五年间,孩子不仅学会了吹口琴,而且担任班干部,自信快乐成长,让家长定了心。三门中学特别关注落后的“三分之一学生”,闸北实验中学用艺术点燃孩子的自信……近年来,上海教育均衡,从软硬件统一配置拉平,到办好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这些学校不挑生源、不以分数排名为教育追求,着眼于探索促进每一个孩子良好成长,提升学校教育内涵。“新优质学校”把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列为中心任务,靠过硬的育人质量,日益赢得社会认可,回应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一定程度上也舒缓了“择校热”。

  当然,上海目前的“新优质学校”只有60多所,相比全市1000多所中小学还少了点。如果能有更多的挂牌或者不挂牌的“新优质学校”,赶超那些所谓的热门学校,那么,家长们的择校焦虑或许能够更好缓解。(记者李爱铭)

关键词:对口,机会,择校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兴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