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要闻 原创 热点 图片 社会 财经 旅游 房产 名企
县区 评论 专题 视频 民声 文化 书画 美食 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秦皇岛频道>>书画

书画鉴藏中的“双胞案”

来源: 网易 作者: 2014-11-03 11:18:03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渐江《丹林窠石图》私家本
渐江《丹林窠石图》私家本

  在传世的中国历代书画中,有一种现象称之为“双胞案”,即同一位作者,存在两件或两件以上在画意题材、题跋落款、创作手法乃至印章印文、尺寸等方面都完全一致的作品,往往令人目迷五色而难分轩轾。

  “双胞案”是鉴定中国书画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名家名作一名数本的现象也不鲜见。著名的如被乾隆皇帝先后入藏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此二卷宛如“双胞”,令自负于鉴赏的乾隆帝迷惑不已,实则先入藏并经御题且加钤玺印的那一卷实为摹本,而后入藏的那一卷后世称“无用师卷”,才是真迹,乾隆认假为真虽为笑谈,但也说明“双胞”现象鉴定真伪之难。又如大名鼎鼎的收藏家叶恭绰与吴湖帆,两人匮中都收藏着一卷宋人米芾的书法名迹《多景楼诗帖》,也是一桩著名的“双胞案”,叶藏本今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吴藏本今在上海博物馆,这一对“双胞胎”连诗册上的用印及位置都如出一辙,宋人题跋也完全一致,真所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只是从流传著录而言,吴藏本更胜一筹,宋元前朝不论,至清末以来,曾归于成亲王永瑆、多智友、徐寿蘅、邵松年之手,更著录于邵氏《古缘萃录》之中。然则叶恭绰对所藏此册亦信心满满,其有《纪书画绝句》,在《北宋多景楼诗帖册纸本》一诗下有注:“帖经秦桧及熺旧藏,可与《天水冰山录》中物同观,书法劲秀而不犷,大三寸许,与《虹县帖》相仿,余得此已二十余载,闻邵某家亦有此帖,且诋余者为伪。余求得其摄影对勘,则笔势蹇乱,迥非一手。”及至邵氏所藏归于吴湖帆,乃倩叶遐庵品题,叶氏始见原作,则有赞叹之辞:“米氏此书与《虹县诗帖》同称剧迹,曩藏虞山邵氏,今归湖帆,可称得所”。由跋文推敲,已觉怯场矣。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过眼录》更言之凿凿:“以书体论,(吴藏本)矫健老横,应是晚年之笔……为元符以后书无疑。”可见明辨双胞,亦须平心静气,两相细判,是有一个过程的。

  晚近以来,吴兴南浔庞莱臣先生所弆法书名绘可谓“称盛东南”,其虚斋之中巨迹之富,一时无出其右。饶是如此,亦有“双胞”之品。闻得南京博物院有宋徽宗《鸲鹆图》,号称江苏省内公家所藏唯一一件徽宗手笔,此图乾隆年间曾入清宫,自乾嘉道咸同光历经六朝内府,后名物散出,为庞莱臣所得,著录于庞氏所辑《虚斋名画续录》卷一,乾隆并题诗塘,此幅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庞氏后人捐赠南京博物院。然则日本也有徽宗《鸲鹆图》一幅,云是1936年间为日人原田尾山在上海购归东瀛,于是南京本与东瀛本遂成“双胞”。南博所藏《鸲鹆图》,曾经徐邦达、刘九庵、马子云三老“会审”,断为徽宗真迹,后又经“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重新鉴定,再次肯定为真迹,则日本所藏的那一幅似乎要站不住脚了。

  无独有偶,笔者近于上海某旧家得见《虚斋名画续录》所载另一名迹—渐江《丹林窠石图》,正欣喜间,偶从网上搜索渐江作品,竟也发现此图也是世存二本。涉及“双胞案”之迷阵。孰真孰伪,不可不辨。

   《丹林窠石图》亦见《虚斋名画续录》,先来看看著录文字:释渐江《丹林窠石图》轴,纸本,高一尺六寸九分,阔一尺一寸二分。设色,枫树六株高下不一,或直竖或斜卧,红叶烂然。傍作窠石用没骨法,以青绿钩点,石脚赭黄渲染,色泽古艳,为仅见之品。(题款)丹林窠石,渐江僧写。

  渐江即清初画坛声名赫赫的“四僧”之一弘仁,与石涛、八大、髡残齐名。上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出家后名弘仁,号渐江学人,又号无智,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生于1610年,即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是四僧中年龄最长者,明亡之后入武夷山为僧,云游四海复归歙县,驻锡于太平兴国寺及五明寺。上人以绘事闻,初学于孙无修,中年师事萧云从,而其典型画风则取法元人倪瓒,擅山水,构图洗练简逸,笔墨劲洁,为其本色,他继承了倪云林折带皴之技,墨法尚干渴,然而渐江的山水画境则较倪云林更为丰富,丘壑奇崛,意貌俊伟,摆脱了倪云林一味荒寒的路数,因其时常往还于黄山白岳之间,游屐所至,得览真山真水奇肆之景,故渐江笔下以绘黄山松石云崖之景最得天然真趣。故宫博物院所藏《黄山天都峰图》《黄海松石图》是渐江山水风貌之典型。时人评渐江之作,谓其“得黄山之真性情”,与石涛,梅清并为“黄山画派”之中坚。

  上文言及渐江僧《丹林窠石图》双胞之作,一为上海某私人所藏(以下称私家本),一为上海静安书画院博客披露(以下称静安本)。前者已见实物,后者仅见照片,然则照片清晰,细节可辨。就画意内容及落款钤印而言,两本完全一致,并且都符合《虚斋名画续录》上著录文字所作的描述。唯一不同的是尺寸及收藏印。

   “私家本”尺寸:高53.6cm,阔35.6cm,与《虚斋名画续录》所载尺寸高一尺六寸九分,阔一尺一寸二分(换算成厘米即55.8x36.9cm),基本相符而稍短狭,收藏印三方,为“虚斋审定”(白文),“仁和高邕”(朱文),“存在鲍约亭家”(朱文),三印俱在画面右下角,其中“存在鲍约亭家”一方为押角章,已处于极靠横竖两边的位置,由此推断,私家得此幅后或经重新装裱,裱时裁边,因此藏章极靠边脚,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实际尺寸略短略狭于著录尺寸。因为画面左右横势较满,上下特别是上方较空旷宽裕,因此横向裁边较为谨慎,怕伤及画面,误差仅为1.3cm,纵向误差为2.2cm,也在可以理解范围之内。

   “静安本”尺寸见博客文章,其尺幅60cm×37cm,横向尺寸与著录一致,纵向尺寸竟多了4cm,这多出的一寸三分就颇令人费解了。画面缩小可以解释为重裱裁边,扩大就说不过去了。另外,静安本的收藏印为二方,为“仁和高邕”(朱文),“存在鲍约亭家”(朱文),少了一方“虚斋审定”(白文)。此图既经庞虚斋收藏著录,却并无庞氏收藏章,在真伪考辨中比私家藏本先输了一筹。

  当然,以上都是事涉画外的小问题,就鉴定的主渠道而言,自然不能脱离笔墨技法,然而涉及到笔性气息,两本相较,问题就大了。

   《丹林窠石图》大致构图分左右两区,右侧有丹枫六株,坡岸自右而左侧斜,左侧即为窠石。窠石大致是一大块石头的意思,古画中有李成《读碑窠石图》,郭熙的《窠石平远图》,苏东坡的《枯木窠石图》,意皆类此。

   “私家本”《丹林窠石图》,绘丹枫枝干正侧锋双管齐下,并无拘泥中锋之弊,笔锋转折轻松自然,树法简中藏拙,且老干树身部分皴法洗练,点到为止,丹枫之叶用点厾之法,介字之法,点染疏朗,侧偃一树其叶用双勾,更是略加点缀于枝梢间,笔法也是轻灵而随性的。斜坡自右起笔,稍行笔间忽有一小顿挫,此一顿挫便见画家功力,使得平缓的线条忽添立体感,借此提醒观赏者坡岸的高度厚度,经此顿挫后笔锋直荡而下,间有断续,转折,急缓,徐疾,笔意韵趣是极其丰富的。左侧的窠石用没骨法,以花青勾勒石廓,线条细劲绵长,但又并非笔笔落实,面面俱到,画家的笔触是空灵的,简括的,洒脱的,特别是石隙间的皴法,将折带解索披麻之法合成一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上的苔草,疏疏落落,锋尖稍加横侧落纸,苔形横圆。这种不见安排的天然真趣,真非渐江这等手笔不能梦见。而且更为绝妙的是设色,在传世渐江作品中,以水墨居多,似此幅青绿赭石丹青之彩齐聚一纸,恐是孤本,诚虚斋所谓“色泽古艳,为仅见之品”,然而“古艳”不可错会成“浓艳”,否则便觉“浮艳”而无出尘之致。“私家本”《丹林窠石图》赋色清透素雅,仿佛略施粉黛,便觉超然逸旷,无论是窠石部分,还是丹枫部分,还是坡岸部分,画家都将十分功力隐去三分,显露七分,已收神完气足之效,大凡高手作画,往往举重若轻,不会大洒狗血的。何况清初四僧之所以独成一系,靠的就是格调的清旷萧索,境界的冷逸,气质的傲然。渐江僧此作,当是触景生情有感而作,简直称得上神遇而迹化,形式上有奇丽工巧之态,却有别于一味摹古照搬前人成法的世俗作手,因此况味久远,乃于“古艳”中得天真自然。

   《丹林窠石图》的风格有别于《黄山松石图》一类的雄峻与苍劲,此图笔法偏于尖峭爽朗,意态秀逸,与传世《疏泉洗砚图》,《雨余柳色图》(均藏上海博物馆)是一家眷属。

   “静安本”《丹林窠石图》,整体观之笔法偏于凝重圆厚,勾勒与皴法给人的感觉是面面俱到,唯恐错失一笔,因此落笔就显得谨慎,繁复,迟疑起来,这些都可以从树石的意态中观察出来,石法皴得不可谓不到位,但略显刻板凝滞,树身的皴染显然比“私家本”更周到,甚至特意表现树干的阴阳向背,然而这样的笔性反而不符合渐江上人出家者的空寂超脱与淡然。石上的苔草点得规规矩矩,并无野逸之趣。而树林下自右斜下而左的坡岸线条,笔法更觉简单木强,与“私家本”相比,殊少灵动与变化,更谈不上小细节的顿拙转折所显现的笔情墨趣了。更大的问题还有设色,“静安本”显然在色彩上过于浓重艳丽了,唯其如此,顿觉古趣全失,在气息上不是出世的,更是热衷入世的。

  以渐江为代表的清初新安画派,总体上都以继承明代文人画为宗尚,尤其奉元人倪瓒为圭臬,与“四王”走的是两条迥然不同的路,这种野逸的不合作的注重气节操守的态度,也影响到其艺术追求,冷隽高旷寂寥是主旋律。反观“静安本”《丹林窠石图》,画者功力不可谓不高超,然而就其笔性而言,显然是深受“四王”画风影响的,因此落笔圆厚,气派端庄,用墨浓重,捉刀者于王湘碧、王石谷两家必是浸染甚深,然而这种格调正是与渐江大相径庭的。

  因此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渐江《丹林窠石图》“双胞胎”,“私家本”当为真迹,“静安本”当为摹本,但是摹本能如此逼真,如果作手未曾亲对真迹,断无此“虎贲中郎”之似。大凡了解民国书画收藏的人都知道,庞莱臣门下是养着一批摹创古画的高手的,初时有江南老画师陆廉夫,前文所提徽宗《鸲鹆图》,据云摹本即出此老之手。后又延请嘉兴郭兰枝、郭兰祥、杭州张大壮及吴江吴琴木等,馆其家中,此皆一时精擅绘事者,郭氏昆仲精于王石谷,张大壮深谙王时敏,吴琴木则极得王圆照三昧。吴琴木又以绘丹枫红树之秋景山水为能事。此幅《丹林窠石图》摹本,当出自这几位老先生之手,亦未可知。其泽古功深,亦令后人叹服,然而真虎尚存,两相对照,真伪是判然易见的,摹本只可说是“下真迹一等”了。

  此私家藏《丹林窠石图》,文革中曾为上海博物馆暂存,画轴并有入藏编号50748,可供查考,后经落实政策发还藏家,遂为私家珍秘,笔者有幸结此翰墨缘,得以手抚眼追,真迹在前,得亲墨馨,亦可称庆。

  最后谈谈收藏章,庞莱臣一印自不待言,“仁和高邕”即近代书画家,鉴藏家杭州高邕之先生,其作画宗四僧之八大石涛,神味冷隽,其藏画辑有《泰山残石楼藏画集》传世,未知此图可曾辑入否。“存在鲍约亭家”一印,是清乾嘉年间安徽歙县人鲍约亭的收藏印,鲍氏名会琦,字约亭,号稚卿,是徽商巨贾,其所藏多精品,散出后为庞莱臣、吴湖帆等所得亦多。

关键词:书画,创作,鉴定,名家

责任编辑:武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