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头条新闻

海港医疗集团破解百姓看病“难”与“贵”调查

来源: 秦皇岛日报  作者:傅春秘 孙雪梅 何春雷
2018-11-28 15:01:00
分享:

  从最常见的卫生入手,强化资金投入,强化设备建设,强化规范管理……打造有“品质”的卫生院,让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硬”起来;

  以专家下沉为突破口,管理人才下沉,专家会诊下沉,专家巡诊下沉……合理分享优质医疗资源,让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强”起来;

  以创新长效机制为着眼点,实施分级诊疗,将集团龙头医院门诊前移,检查挂号前移,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检查诊断信息互联互通……把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成为城市医共体,让医共体的首尾“互动”起来。

  ……

海港医院内分泌科闫秋艳主任在东港镇卫生院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 记者 程学水 摄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在深化医疗改革中久而未决的问题。然而,仅仅成立一年多的海港医疗集团,在秦皇岛市深入医疗改革的实践中,打破全区医疗系统内单位之间的壁垒,将各类医疗资源重新洗牌布局,让不同的医疗资源发挥到极致,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打通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最后一公里,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近日,本报采访组深入海港医疗集团及成员单位,对集团破解看病“难”与“贵”的创新与探索进行了调查采访。

  顶层设计:全区医疗机构是“一家”

  与全省乃至全国一样,秦皇岛市深化医疗改革始终在探索中前行。

  对于秦皇岛来讲,2017年11月7日是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秦皇岛市公立医院深化医改在实践中破冰——海港医疗集团成立。集团以海港医院为龙头,全区8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实行人、财、物、法人相统一。这是全省首个以区级医院为核心,优化整合区域基础医疗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医改新模式。

  “集团成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11月20日,记者在采访海港医疗集团法人、海港医院院长韩忠厚时,他直言不讳。

  是什么原因造成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秦皇岛市卫计委副主任李长权认为,直接原因是城市大中型医院患者过多,医疗资源不合理使用,“小病大治”“小病大养”等“大马拉小车”现象过于集中,致使大型医院患者过多、费用过高。而根本原因是,基层医疗机构设备简陋,人才匮乏,诊疗水平低,服务能力差,诊疗质量和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只能投奔城市大型或专业医院,导致基层卫生医院门可罗雀,城市医院门庭若市,冰火两重天。

  “顶层设计十分关键。”海港医疗集团成立之初,集团法人韩忠厚对集团的未来苦苦思索。他认为,只有打破14个成员单位之间的疆界和壁垒,拧成一股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实体,集团才能发挥出最大效应,才能收到“1+1>2”的效果。如果成员之间各自为战,集团将是一个“空壳”,失去存在的意义。“全区医疗必须是‘一家’,实现人、财、物、法人相统一。”

  想法决定做法。今年3月,海港医疗集团第一个文件——《秦皇岛市海港医疗集团章程》出炉,对医疗集团和下属单位职责、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此后,《海港医疗集团双向转诊及备案工作制度》《海港医疗集团财务管理方案》《成员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方案》等12个关系集团未来前途命运的文件接连出台,涉及集团管理制度、运营模式等方方面面,不仅为集团顺利前行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集团加速前行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健康服务与健康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改办等与集团管理制度、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相配套的10个集团管理部门依次成立,成为集团指挥成员单位的大脑中枢。

  “目前,集团13家成员单位和龙头医院的法人都是一个人,就是我。没有谁轻谁重,哪一个管不好,都是我的责任。”韩忠厚笑着说,“在河北省,像海港医疗集团这样只有一个法人的‘城市医疗集团’目前还没有。”

  集团成员单位的人、财、物、法人相统一,使海港医疗集团龙头医院与13个成员单位医疗机构形成了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在集团的指导下,无论是工作使命,还是奋斗目标,我们医院都随着龙头医院的变化而变化,把‘百姓生命更健康,百姓家庭更幸福’作为使命,把‘百姓少生病,百姓少住院,百姓少负担,百姓看好病’作为目标。”石门寨镇卫生院副院长李春艳为加入集团深感自豪。

  强基固本:激活集团“一盘棋”

  就诊环境干净整洁,医院病房宽敞明亮,常规检查设备齐全,医疗服务专业贴心……11月19日,记者走进海港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石门寨镇卫生院,无论是门诊、检查室,还是病房,都让人耳目一新。

  “过去,这个医院环境脏差,设备简陋,有能耐的人留不住,就医的患者越来越少,最困难的时候,一连几个月没有一个住院病人,整个医院就是‘一潭死水’。”副院长李春艳是医院的老员工,回忆起前两年医院的经营状况,仍记忆犹新。

  “让‘一潭死水’变成‘一眼涌泉’,就必须强基固本,对集团每个成员单位强投入、强人才、强信息、强品质,让基层卫生院强筋壮骨,使硬件设施更硬,诊断本领更强,服务水平更高,增强患者对卫生院的信任感。”韩忠厚一语破题。

  作为集团法人,韩忠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自去年以来,集团为每个成员单位配备了TLC5000动态心电图仪、ABPM50动态血压监护仪、ECG1200G十二导心电图机、RS01睡眠呼吸初筛仪、KT88数字脑电地形图仪等常规检查设备。特别是为中心卫生院石门寨镇卫生院配齐了DR、检验、手术室等设备设施,总价值达200余万元,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同时,集团将海港医院的管理人才下沉、知名专家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诊断水平和服务水平。

  52岁的鲁永和是海港医院综合内科主任,是一位知名的医学专家。今年8月,他被集团任命为石门寨镇卫生院院长后,将海港医院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服务意识带到了石门寨,同时,按照集团提出的“最安全、最干净、最暖心、最文明、最可信”的创建标准,全力打造有品质的乡镇卫生院。

  同鲁永和一样,东港镇卫生院院长孙静娜是海港医院中西医结合血液科主任。为提高诊疗水平,她从管理到服务,从门诊到病房,全方位向海港医院靠拢,建立了联合病房,实现了诊疗服务的标准化、模式化。

  “强人才,不仅仅体现在大医院的‘大主任’‘名专家’当小医院的院长,而是将集团牵头单位海港医院的副主任以上医师充分利用起来,定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坐诊会诊、带教查房。”鲁永和说,“我们医院每周四确定为会诊日,根据病人住院实际需要,海港医院相应科室专家就来坐诊会诊、带教查房,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得到了跨越式提升。”

  11月15日,68岁的北刁村村民车富贵因头晕加重到石门寨镇卫生院住院治疗,经MRI检查诊断为脑梗塞,医生对他进行了抗血小板、扩张脑血管、营养脑细胞治疗。

  “我因为这病,每年都要住院治疗。过去是往城里大医院跑,现在镇里医院环境好了,诊疗的技术也高了,不比城里差多少,再也不用往城里跑了。”说起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车富贵赞不绝口。

  从9月开始,每到周六,当地群众总会看到一支义诊小分队活跃在石门寨镇卫生院所辖各村。这支小分队由海港医疗集团组建,既有海港医院名誉院长关克文、集团副院长张立欣这样的专家,也有海港医院综合内科、中医科、神经内科等学科带头人。

  强基固本的各类务实举措,推动了集团成员单位发生裂变式反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双赢。以石门寨镇卫生院为例,集团成立后一年该院总收入达到99.08万元,同比增长了133.68%,其中,门诊收入58.82万元,同比增长了150.62%,住院收入40.26万元,同比增长了112.68%;特别是在鲁永和担任院长的3个月时间里,住院人次就由去年同期的0人次提高到111人次,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收入。

  “目前,集团内各方面因素彻底被激活,‘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盘棋’效应正开始逐渐显现。”韩忠厚十分自豪地说。

  分级诊疗: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

  “陈主任,请看一下患者的片子。”

  “胫骨结节骨骺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外用止痛药膏和热敷。”

  11月15日,东港镇卫生院放射科影像技师历颖将患者李有财的检查信息通过远程诊断系统上传给海港医院放射科主任陈宏,10分钟后,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通过系统被传回,患者在卫生院得到有效治疗。

  实施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基层医生检查,远程专家诊断”,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道”是海港医疗集团实施分级诊疗,打通医疗惠民“最后一公里”的举措之一。

  “不同级别的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科学利用和配套使用,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而实施‘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是医疗惠民的良方妙药。”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通过与基层医生座谈,实证了韩忠厚的观点。

  随着集团基层医疗单位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为使不同级别的医疗资源都能有效发挥职能,集团将海港医院门诊、检查等功能前移到集团成员单位,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实现检查诊断信息互联互通。海港医院则重点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转通道,保证患者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免去患者来回奔波之苦。这样,既节约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超负荷使用,又为患者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

  今年7月,66岁的村民赵立财在石门寨镇卫生院体检时,恰逢海港医院专家曹明下乡会诊。经过仔细观察,曹明发现患者的心电图有心梗迹象。于是,立即联系集团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心进行转诊。仅用45分钟,赵立财就得到了海港医院专家的治疗。“听说心梗的有效救治时间很短,要是没有专业的医生解读心电图,要是没有顺畅的转诊对接,我可能早不在人世了。”这事虽已过去数月,可每每想起,赵立财的心还是怦怦直跳。

  10月27日,海港医院专家小分队到黑山窑后村义诊,鲁永和发现61岁的村民董玉仙冠心病比较严重,同时伴有Ⅱ型糖尿病,建议到石门寨镇卫生院住院进一步检查。董玉仙住院后,根据入院常规检查和患者病情分析,为鉴别诊断,建议去海港医院做冠脉CT、心脏彩超和头颅核磁等方面的检查。由于检查挂号前移,董玉仙用很短时间便接受了检查。海港医院专家会诊后,确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出院时,她和家属十分满意。“花乡镇卫生院的钱,享受二甲医院的服务,就连到大医院检查坐的车都是卫生院出的,太值了!”

  鲁永和向记者介绍,海港医院是二甲医院,门槛费是500元,医保报销比例是70%;而石门寨镇卫生院门槛费只有100元,报销比例是85%,而收费标准是海港医院的80%。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董玉仙为例:患者总费用4019.78元,医保统筹报销3104.2,本人只花了915.58元。如果在海港医院治疗,患者的总费用将增至5000多元,医保只报销2000多元,个人要花费2000多元。

  截至10月底,海港医院接受转诊患者人次逐月增长,各成员单位共计上转患者591人次,下转患者242人次。其中,门诊患者上转359人次、住院患者上转232人次。

  改革永远在路上。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亲身感受到海港医疗集团在推进以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中所做的尝试和探索。他们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推进医疗改革迈向纵深,将医疗保障网织密织严、织大织强,以实际行动打通了医疗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回应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切,让港城人民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在健康中国的阳光普照下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关键词:医疗集团,海港区,改革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