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今日聚焦

海港区医改:靶向精准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陈逸芳
2018-12-07 16:02:00
分享:

  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 武佩剑 通讯员 陈逸芳)走进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病房、药房、走廊处处干净整洁,院长鲁永和正在做他每日的例行工作——“查房”。他一边查探病人的身体状态,一边指导身边的医护人员做记录,格外认真细致。正在输液的赵大妈说:“从前生病都要去市里的大医院,家离得远特别不方便,这次我生病就住在咱们镇卫生院,一样有大医院的大夫给看病,我放心!”过去,石门寨镇的百姓看病、做检查至少要乘车一小时到市中心设备先进、有专家医师的大医院,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给大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就医压力。海港医疗集团成立以后,制定了“最安全、最干净、最暖心、最文明、最可信”的卫生院创建标准,高标准打造有品质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真正打通百姓就医问诊的最后一公里,将高品质、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的身边。

  2017年11月7日,承载着市、区两级政府和海港人民群众殷切期望,以海港医院为龙头,区属8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人、财、物、法人相统一的纵向紧密型医联体——“秦皇岛市海港医疗集团”正式成立。这是在借鉴深圳“罗湖模式”基础上结合市情、区情做出的探索与创新,是优化整合全区基础医疗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建设的开创性医改。集团成立以来,在各成员单位之间实现人事、财务、业务、后勤、考核、信息的“六统一”管理新模式,并通过强化、细化、规范化、质控管理、绩效管理和文化建设的滋润,消除医疗健康体系的肠梗阻,实现真正一体化建设,汇聚区域内全流域医疗健康队伍,真正担负起让百姓生命更健康、让百姓家庭更幸福的神圣使命,逐步实现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的目标。

  转变办医方向,让百姓少负担、看好病

  过去,海港区基层的医疗机构水平不高,居民看病都往大医院挤,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常常是“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耗时耗力不说,医疗费用更是远远高于基层卫生院。想要百姓少负担就能看好病,就必须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百姓的健康“防线”前移,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达到公共基本医疗服务的优化。

  面对基层卫生院位置偏远,资源匮乏,个别卫生院院长能力不足、管理不善的现状,海港医疗集团从医院优秀临床科室主任中选拔了两位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鲁永和和孙静娜分别担任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和东港镇卫生院的院长,不仅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去了优质服务,带去了病人,先行一步为“强基层”打基础。优秀管理人才的下沉,为两家卫生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护人员重燃激情,就医环境日渐好转,医疗水平逐日提升,前来看病问诊的群众显著增多。鲁永和介绍说:“通过使用海港医院的6S管理理念,让卫生院显现了新的活力,医护人员大改从前等、怕、推的从业态度,热情接待患者,主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除了定期到海港医院参加培训、轮训外,还自主报名到北京、天津等大医院学习先进技术。现在卫生院有能力接收轻、缓症患者和从海港医院转回来的康复期患者。”据了解,石门寨卫生院大改门庭冷清的旧貌,集团成立后一年该院总收入达到99.08万元,同比增长了133.68%,其中门诊收入58.82万元,同比增长了150.62%;住院收入40.26万元,同比增长了112.68%。尤其是鲁永和担任院长近3个月来,该院住院人次就由去年同期的0人次提高到111人次,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收入。

  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延伸。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水平,方便百姓就近就医,海港医院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专家的“三定”模式支援基层医疗建设。根据基层各医疗机构需求、各成员单位需求及辖区居民疾病特点,每周四由派出海港医院内科、外科、骨科、儿科、综合内科、老年病科等科室共计2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深入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坐诊会诊、带教查房、手术、培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截至2018年10月底共出诊专家677人次,带教查房20余次,服务患者3235人次。5家社区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人数达到51721人次,就诊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14.03%。同时,通过定期上站培训、进修轮训等方式对各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乡医、站医进行培训,全面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转变就医方向,让百姓少麻烦、少跑路

  在海港医疗集团法人、海港医院院长韩忠厚看来,仅仅建设医院不等于能解决看病难,更不等同于百姓健康。想要百姓真收获、少付出,必须转变就医方向,由“百姓就医”变成“医就百姓”,将好医生、高品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去。

  医疗集团成立后,东港镇卫生院的影像检查室变得格外热闹。61岁的黄元才老人刚刚做完腰椎正侧位的X光检查,通过医院远程系统得到海港医院骨一科专家才智的诊断“腰椎曲度变直,序列整齐,诸椎边缘呈唇样改变,相应椎间隙变窄,项韧带未见钙化”后,稍稍放下了心。据照影技师周颖介绍说:“黄元才是卫生院周边居民,近期觉得腰部不适来医院检查的,我拍了片子后将片子上传至信息平台,海港医院的专家会在信息平台上给出诊断,这个黄元才的腰暂时没什么大问题,稍后专家会在通过微信给出治疗养护意见。如果遇到急、重病人,我们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沟通,同专家商议采取相关医疗措施。”过去,基层卫生院有检查设施无诊断医师,各类检查室形同虚设,集团成立后,海港医院和集团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通过安装和使用TLC5000动态心电图仪、ABPM50动态血压监护仪、ECG1200G十二导心电图机、RS01睡眠呼吸初筛仪、KT88数字脑电地形图仪等远程设备,患者在基层做检查,借助信息系统上传数据,即可由海港医院专家作出诊断报告,既方便了患者,又保证了质量,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路的目标,使患者在基层就能得到大医院的诊断,真正将便民、惠民落到实处。远程诊断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仅东港镇卫生院全年远程影像传输服务患者就可达563人次。

  双向转诊是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海港医院和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全流程绿色通道。患者在成员单位就诊过程中,如果病情需要,可以通过基层医务人员在线、电话预约等方式直接转诊至海港医院,海港医院将为上转的患者提供优先安排检查检验、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同时,海港医院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通过下转通道,转送基层继续治疗,保证患者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截至2018年10月底,各成员单位共计上转患者591人次,其中门诊患者359人次、住院患者232人次;下转患者242人次。石门寨镇的67岁的赵立财就是转诊绿色通道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他2018年7月10日在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做例行体检的过程中,心电图显示他正处于心肌梗塞急性期,且两天前曾出现持续半个多小时的胸痛、出汗等症状,极有可能是“C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如不及时就医,一周之内随时都有可能心梗急性发作,后果不堪设想。在海港医院曹明医生作出初步临床诊断后,由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派遣急救车护送赵大爷转诊到海港医院。仅46分钟,赵大爷就住进了海港医院CCU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目前赵大爷病情平稳。

  健康大坝常驻,让百姓少生病,少住院

  过去,家庭医生似乎是极少数人的特权。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普通老百姓也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一场从以“治疗疾病为中心”转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变革正在海港区的各村镇街区进行着。每周六,由海港医院的老院长关克文领导的医疗专家小队都会深入到石岭、黑山窑、北刁、沙河寨、蟠桃峪等偏远村镇,为百姓看病问诊,答疑解困,宣讲健康医疗知识、急救常识,用便捷的基础医疗服务介入民众的健康管理,从而减少大病、重病的发生率,有效降低百姓的总体医疗花费。

  海港医疗集团还坚持走中医特色之路,着力在基层发挥中医医疗的预防保健作用。2018年7月30日,在海港医院设立传统医学部,10月24日在集团内成立中医培训学校,启动“医生圈”在线课堂,同时在基层卫生院建立“中医堂”,并开出120个协定中医处方,辅助基层医疗点通过中医治疗基础病症。

  看病近了、检查方便了、转诊便捷了、花钱少了、好医生多了、百姓的健康有人管了,医联体建设让百姓的获得感增多了。海港医疗集团法人、海港医院院长韩忠厚更愿意把这个紧密型的医联体称为“医共体”。他说“成立医共体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分级诊疗和健康服务,将医疗资源下沉,将日常病症留在基层医院,从而减少大医院的就诊压力,使得大医院能够专注于处理疑难病症,上下联动,从而更好地造福百姓。”在海港区医改过程中,通过强投入、强人才、强信息的“三强”举措,实现百姓少跑路、少花钱、多获得的“两少”“一多”目标,真正做到让惠于民,服务为民。

  长期以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海港区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期望。本次以海港医疗集团为改革试点的突破,使海港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有效减轻了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海港区通过财政投入、资源下沉、人才倾斜、信息建设、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医保制度等多重管控手段推进海港医疗集团建设,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环境,靶向精准破解老百姓就医难题。

  创新带来新气象。医疗体制改革一年间,海港区初步构建了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是让群众看病更方便、更省钱、更放心,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了实惠。

关键词:医改,秦皇岛,看病难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