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头条新闻

秦皇岛开发区提质增效显活力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祖迪
2018-12-21 15:14:58
分享:

中秦兴龙高性能轻量化铝合金汽车车轮项目生产线。通讯员 供图

  以改革促活力,以开放促发展。从在1.9平方公里土地上开始艰苦创业,到规划控制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成为全市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从第一家外资企业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落户,到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大企业来区投资兴业……1984年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质增效,一次次思想的解放、工作举措的创新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

  瞄准重大项目助力经济腾飞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被赋予了希望的地方,如何让这块改革示范田充分发挥出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成为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开发区人一直在探索。

  建区以来,开发区始终坚持在招商引资上下足功夫。发展初期,国家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享有的政策优势是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法宝”,然而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由初期的局部先行先试发展到全面推进,开发区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单纯依靠外延引路、数量扩张、粗放管理的方式难以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因此,开发区主动调整发展思路,从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从注重吸引外资的规模向吸引外资的质量转变,从经济开发转向经济技术开发并重上来。

  1990年代起,开发区由原来的“捡到篮子就是菜”,转向重视单位产出、质量产出、科技含量和引进项目的关联效应上来,力求“单位土地面积经济产出量最大化”,瞄准跨国公司,着眼特色产业,区内高产值、高科技、高关联度的企业比重逐渐提高。开发区注重依托骨干企业,兴建配套产业、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同时确立了“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奋斗目标,制定一系列鼓励发展高新技术的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投资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1986年,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时名华燕邦迪制管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落户开发区的外资企业。从1992年“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镀铜钢带正式投入生产,实现了邦迪管原材料国产化的目标进而填补国内空白,到2014年6月第13亿米邦迪双层管下线,到如今搬至新厂区,成为国内汽车制动燃油管路系统的领头企业,邦迪公司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印证了开发区是投资兴业的沃土。在公司工作30多年的行政主管谭玉梅回首过往,感触良多,“这些年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好,开发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周到服务,让我们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公司将在新征程上迈出更大的步伐。”

  目前,依托金海粮油、鹏泰面粉、邦迪管路、戴卡兴龙、中秦兴龙、哈动力等龙头企业和项目,开发区粮油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冶金及金属压延等特色产业已经迅速崛起,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70%以上,形成了中国最大汽车轮毂生产基地、北方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1995年至2007年,开发区主要指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速,一跃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龙头。2017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市的18.6%、42.5%、22.5%和37.9%,全区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与1995年相比,实现了几十倍的增长。2018年上半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增速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2%;实现进出口总额19.5亿美元,占全市73.1%,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着眼创新转型积蓄发展动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助推升级、支撑发展、引领绿色”的科技工作方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了新工艺、新产品、新业态,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三次创业”和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掀起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为了营造适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环境,开发区借鉴国外“孵化器”培育企业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地区实际,于1998年成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孵化器”建设,并通过设立种子资金等措施,扶持在孵企业发展。1999年3月,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确定为秦皇岛市一号工程,计算机软件、汽车配件等8个高科技项目在这里落户,动工一年就有21个项目申请入园,建园第一年,就完成投资2.5亿元。截至“十二五”末,全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已上新台阶,北岛博智、e谷创想空间等众创空间和创新创业生态建设成为全市科技工作新亮点,一批优秀创新企业已成为带动全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领头羊”,成为推动开发区跨越发展的主力军。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开发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带动辐射性强的项目。相继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了北大(秦皇岛)科技产业园,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共建了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与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合作建成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陆续引进了卢秉恒、谭天伟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共约20名,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一大批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的企业落地生根,产业涵盖环保、健康、软件行业、生物工程、信息安全等经济社会生活众多领域,并已形成规模聚集效应。

  深化改革开放再写辉煌篇章

  秦皇岛信立仓储服务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入驻秦皇岛出口加工区以来,出口业务增长迅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卫华说:“开发区在场地配套设施、政策等方面为我们企业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大力支持,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加快与国际接轨,拓展发展空间,2003年,河北省首家出口加工区——秦皇岛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进入封关运行。该出口加工区的建成,对提高环渤海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河北省特别是秦皇岛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秦皇岛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近年来,出口加工区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实施管委会、海关、检验检疫“三位一体”的服务机制,实行“境内关外”的管理体制,对于区内企业采取领办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的达产达效。海关对出口加工区实行24小时监管的同时,为企业提供“一次申报、二次审单、一次查验”的全新通关模式。加工区内企业不但可享受便利的通关条件,还可享受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目前,出口加工区内已有中信戴卡、一心西服、关东针织、海东青、飞凯特等13家生产、物流企业入驻,涉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食品等行业。未来,出口加工区将全力推进二期封关及整合升级综合保税区建设,助力全区全面开放格局再上新台阶。

  出口加工区助力企业蓬勃发展,彰显了开发区拥抱改革、创新服务、持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决心,未来,开发区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全方位开放水平。多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以“诚”招商、以“优”便商、以“信”安商,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创新服务内容,全力打造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软环境。开发区实施领导分包项目责任制,对重点企业开展保姆式服务,着力构建“政策+平台+服务”的综合环境支持体系,促进现有企业加快形成有效投资。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外资企业设立、变更与备案手续实现了一天内办结,并积极构建出口企业风险保障与融资平台,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2015年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了一个部门、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展“最多跑一次”事项整理专项工作、“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提高办公效率。建立健全上市培育服务体系,筑牢企业发展后盾。努力拓展海外市场,推动秦皇岛开发区加拿大泰瑞斯工业园的建设,为企业抱团走向国际舞台,搭建了便捷平台和“绿色通道”……一件件惠民举措,一项项政策的落实,开发区以博大的胸怀,喜迎八方宾客,全力打造投资兴业的宝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进入新时代,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开发区将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加快提升竞争优势、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建设的腾飞,全面建设最具魅力和活力、品牌特色彰显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通讯员 李佳新)

关键词:开发区,质量,发展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