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海港区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区重点产业来打造,特别是在秦皇岛市打造一流国际旅游城市的进程中,作为主城区,海港区积极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做好山与海的文章,实现特色资源的优势互补,构建全域旅游、四季宜游新格局。2018年,海港区共接待游客1006.2万人次,全社会旅游总收入118.5亿元,分别增长9.7%和18.8%。
绘制碧海蓝图
海,作为传统旅游资源,一直是海港区旅游发展的天然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金梦海湾片区作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重要旅游区,在已有的浴场、栈道等设施基础上,西浴场三期工程已经完成:高标准植树补绿等景观提升,优化浴场功能配置,主动对接各重点项目企业,实现了硬件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金梦海湾管委会还利用管理服务网格化体系,抓好日常保洁、海藻治理、烟头回收等工作,使片区浴场环境有了显著提升。
海港区还注重深入挖掘沿海深厚的底蕴和旅游资源。在秦皇求仙入海处景区举办的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节,演绎当年秦始皇求仙入海、游人如织的盛景,逐步形成了海港区独有的文化品牌;在旅游旺季举办的彩色周末、沙滩音乐季等活动,既充分利用了沙滩乘凉休闲的本地文化,又为外地游客展现了海港区的时尚与活力。
秦皇岛西港花园的正式开园,标志着河北港口集团和秦皇岛港开启了转型升级的崭新历程,同时,也使海港区长达27.9公里的海岸线上,东山浴场、秦皇求仙入海处、西港花园、金梦海湾,风格迥异、以点带面的格局初步形成,成为海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目的地。
展开山川画卷
山,是海港区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全新旅游目的地。在海港区北部近500平方公里的生态涵养区和自然宜居带,浅山、长城、河流蜿蜒其间,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与沿海一线海滨风情形成了优势互补效应。
2017年,海港区借势第二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建设路网、修复山体、打造美丽乡村、修建驿站与重要节点,使北部片区整体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2018年,海港区对天女小镇、板厂峪景区、老君顶生态旅游、首钢赛车谷等项目进行跟踪服务,以高端养疗、田园生活、山地康体、养生度假、历史文化体验为主题,提升项目建设水平,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增强景区核心吸引力,推荐了12个旅游项目优先进入全市旅游项目库。同时,海港区还对60家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使其达到“金宿”标准,并形成了“品味杜庄”“那山傍水”“市外桃源”“秀美房庄”“蟠桃农家”等农家乐品牌,切实提升了北部山区乡村游的品位和质量。
目前,以九门口、董家口、闆城小镇、老君顶景区、傍水崖景区、天女小镇等重点旅游地区为支撑,北部大旅游组团日渐成熟。
打通山海血脉
路,是连结山海的纽带,是全域旅游的血脉,要使山、海、城的旅游资源形成整体效应,建立起优势互补、资源互通的格局,就必须将其彻底贯通。
回眸2017年,海港区借助旅发大会东风,使北部片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令人为之震撼的,便是路。长城旅游公路,全长175.4公里,起点为北港镇出海路复线麻念庄,终点至驻操营镇义院口,贯穿北部山区30余个村庄,把20余个旅游景点相串联。车房线、祖山连接线、兴凯湖路的建设,彻底打通了山海血脉,拉近了海和山的距离;旅游观光小火车的正式运行,更是为连结山海、深挖旅游资源锦上添花。
道路的改善不仅推动了山与海的融合,还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方便农副产品的运输,有效带动当地板栗、核桃、樱桃等果品种植、蔬菜种植、采摘旅游、旅游农家乐等特色农业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硬件支持。
今年,海港区将继续完善路网体系。加快西港路北延伸、民族路北延伸工程,以及西港路、民族路南延伸工程建设进度,打通贯穿城市的主动脉。积极支持京秦高速二通道、新102国道改建、海滨路东西延伸工程,加快推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环线路网建设,做好长城旅游路支线建设,修建沙河寨至英武山等地方道路6.9公里,完善北部片区路网体系。
发展中的海港区,正在以全域、全季皆可游的新面貌,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时代。只要坚定发展信心、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记者祖迪 通讯员张重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