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到孟姜女千里寻夫,再到明将徐达“修筑城垣、创山海关”,长城与河北省秦皇岛市结下不解之缘。200多公里雄伟长城贯穿全境、绵延入海,长城已成为这座海滨城市的闪亮名片。
每逢盛夏,山海关老龙头景区都会游人如织。山海关是明代长城的东起点,也是连接中国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在山海关城楼南5公里的临海高地上,长城的起点伸入大海20多米,一半位于海平面上,一半则在水下,这是万里长城“之首”,海风吹来,舞涛弄浪,“老龙头”因此得名。
“秦皇岛境内长城包括明代长城和北齐长城两部分。”秦皇岛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其中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到青龙满族自治县城子岭口,全长223.1公里;北齐长城东起山海关区渤海乡姚山村海岸,西至海港区石门寨镇,全长21.1公里。
1984年,中国大地上响起振奋人心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口号,掀起保护长城、宣传长城的文化热潮。中国第一个长城研究会——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应运而生,开展了修复老龙头的社会赞助活动。 “当年,上海、天津、北京等全国各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为修复老龙头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筹建者、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孙志升说,在这种形势下,长城巨龙之首——老龙头长城得以迅速恢复昔日的雄姿。
此后,秦皇岛市把长城作为一张亮丽名片,开展了一系列长城保护工作。2003年,秦皇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构筑“市、县、乡、村”四级长城保护网,93名长城保护员成为长城的“保护神”。
近年来,秦皇岛不断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制度,率先设立长城保护工作站,倡导设立全国长城保护日;做足做活“长城+文化+旅游”文章,让古老的长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7年,秦皇岛市在河北省率先启动长城保护立法工作。2018年9月1日,《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让秦皇岛市的长城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同时还确定了每年7月5日为“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日”。
“我们正探索‘文化遗产+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以长城为轴线的秦皇岛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秦皇岛市副市长冯志永说,秦皇岛将注重长城资源的“活化”,通过搭建“长城文旅+”产业平台,吸引“长城文旅+农业项目”“长城文旅+体育项目”“长城文旅+影视项目”“长城文旅+科技项目”入驻,从而形成“人才、资金和项目”的核心聚集,并在国内外举办一批长城文化展览,刊播长城文化宣传片,为长城文旅产业打开市场。
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的闆城小镇,以长城为依托,打造“长城民宿”和“长城生活”户外体验品牌,成为景区带动小镇、小镇带动美丽乡村的代表项目。
如今,长城已不仅是彰显秦皇岛历史文化内涵的亮丽名片,更是推动秦皇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秦皇岛全市旅游接待游客突破6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25亿元。
据了解,为进一步让长城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秦皇岛市正积极推进国家长城文化公园试点申报工作。(新华社记者曹国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