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春天到来。山花烂漫,鱼儿畅游,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王庙乡老院村焕发着勃勃生机。
这个春天格外让人欣喜。除了大自然的馈赠,村内榛子林、苹果园等种植业蓬勃发展,改造后的村部功能更加完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
科学种植提高产量
4月24日,老院村一处山坡上,1米高的榛子树一排连着一排,长势茁壮。看着叶子间刚刚长出来的一颗颗米粒大小的榛子果,村民张军喜上眉梢:“看来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在工作队帮助下,经过两年多精心打造,张军承包的800亩野生榛子树结出了翻倍的果实。
52岁的张军回忆起刚承包榛子树时,“靠天吃饭,因为干旱,榛子树比在正常环境栽种的矮小很多,再加上粗放的管理方式,800亩地收成好的时候1万斤左右,收成不好只有几千斤。”张军说,工作队进村后请来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专家,为种植户进行现场培训,还介绍他到东北一带榛子产量大的地区学习管理技术,现在他的榛子已是名副其实的“脱贫果”。
学成归村,张军再不像从前一样任果树自由生长,而是一有时间就钻进榛子地里干活儿、观察榛子树生长情况,并通过电话、微信向技术人员请教,不断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学了太多了,咱知道了如何用药,比如从前春天是不怎么管理的,现在要用加快授粉和防冻的药物。以前杀虫药直接喷树上,这样很伤果实,现在用熏蒸法,先把玉米芯在药里浸泡然后在树下熏蒸,杀虫更彻底且不伤果实。”张军说,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变,榛子的产量逐年增加,去年他承包的榛子树全部挂果,陆续进入盛果期,收获了1.5万公斤果实,再加上养羊,年收入达30万元。“工作队进村之前我年收入也就3万多元,现在翻了快10倍。”
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随着榛子产量的增加,用人需求也越来越高,张军几乎雇佣了全村的闲置妇女,还引来了郝杖子、龚杖子等周边村的妇女工作。“每年8月份榛子成熟的时候,我们都来帮忙采摘,一天能挣七八十元,工作20多天,有三四千的收入,比种地、打工都赚钱。”村民庞肃新说。
除榛子林外,村内还有千亩苹果园,果树是很多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工作队成员陈忠军告诉记者,老院村今年给果树浇地,与往年不大一样。以前村民或人力挑水,或靠柴油机发电从灌溉井里抽水。今年年初,工作队联系相关部门给村里的大水井安装电杆、架设电线、安设变压器,春灌时村民可以接电抽水浇地了。“原来一到浇地时,全家人都得出力挑水,就是用柴油机抽水,也得有人看着。现在水井通了电,井水‘自个儿’就过来了,省不少事呢!”村民刘洪志高兴地说。
村民赵永华是苹果种植大户,非常有经验。但每年工作队请来专家时,他都要老老实实去做几天学生。“学了就是不一样,去年收成有16万斤,比往年多出不少。”赵永华说,一年到头果园活计不断,除草、套袋、摘果,都雇的本村或周边村村民,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共同致富。
加大宣传共同致富
农村有句老话:“富不富,看支部”。为提升老院村的党组织建设能力,去年年底,工作队多方筹集资金6万元,为村部改造用电线路、购置空调,打水井、改造党员标准化活动室等,改造后的村部功能更加完善。
自驻村以来,工作队在全力以赴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非常重视农产品销售问题,主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线上线下”积极宣传推介本村农产品。“张军家去年榛子产量1.5万多公斤,我们帮忙联系了承德、营口、沈阳、长春等地,有人上门收购。”陈忠军说,尝到甜头的张军下一步还打算建榛子采摘园,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
除了张军的榛子,工作队还帮其他村民销售核桃200多公斤、小米近250公斤、苹果近2000公斤。
几年来,驻村工作队帮扶老院村党支部抓党建促脱贫效果初现,全村贫困户154户,508人全部脱贫,村居环境、生产生活条件、乡风文明等显著提升。老院村正以新的姿态,迎接美好的明天。(秦皇岛晚报记者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