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焕发新生机 创新迎来新活力——看卢龙经济开发区如何破旧立新实现“两高”发展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展支撑点,开发区发展快与慢、质量高与低,直接影响着所在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如何让开发区实现高质量、高速度“两高”发展?今年7月,卢龙县召开了全县开发区改革大会,破旧立新,从财政体制、项目审批、机制体制、人事薪酬等方面动真招、做实功、出实效,对开发区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
8月21日,记者走进正在改革中的卢龙经济开发区,对改革内容、创新举措进行了探访。
体制机制出新——变“突出事务管理功能”为 “突出服务功能”
卢龙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基本形成了“一区五园”格局,入驻企业141家,总投资130亿元。2019年,全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7亿元,实现税收3.1亿元。其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全市经济比重也不断提高。然而,距既定的“1+2+N” 的产业集群,即装配式建筑千亿级产业集群,甘薯、医疗康养百亿级产业集群,旅游、高效农业等N个十亿级以上产业集群的构想,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
“从总体上看,当前,卢龙经济开发区存在块头不大、活力不强、引领不足的问题,还处于较低发展层次,‘小低散’的问题十分突出,缺乏重大项目支撑引领,有企业无产业,大多数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竞争优势不强。”卢龙县委书记鞠世闻的把脉一语中的。
改革势在必行。7月6日,全县开发区改革大会发出改革动员令:全县上下特别是县经济开发区要打破思想上的坛坛罐罐,以开放促创新,以创新倒逼改革,让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创业源泉充分涌流,力争到“十四五”末开发区经济总量翻一番,努力实现“1+2+N” 的产业集群的长远目标。为使改革有明确的方向,卢龙县制发了开发区改革“3+5”系列文件。“3”是指《关于深化开发区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20项具体措施;《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改革总体方案》,将机构整合为“一办四局”;《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行以事定岗、以岗择人、按岗定薪。“5”是操作性办法,包括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岗位设置、聘用管理等方面。
破旧才能立新,思路决定出路。“剥离农村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让开发区回归主业”是这次卢龙改革的一大亮点。据介绍,开发区原有30多人,由于下辖6个村,大多人员忙于行政事务性业务,真正从事项目招商的只有两人。为让开发区瘦身强体,卢龙将朱家仙河村、田家仙河村等6个村庄交回卢龙镇管理,使更多的人从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聚焦开发区经济发展主业。
“通过村庄划转,我们将腾出来的人员成立四个招商局,85%的人员专门专心抓项目、抓招商、抓服务。” 卢龙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庚全告诉记者,开发区制定了《三年招商行动计划》,成立了产业研究部,按照园区地块位置、规模和周边产业性质,确定主攻方向,实施精准招商,使园区形成集群效应。
为彻底打破原有的机制体制,卢龙 经济开发区以人事薪酬改革为突破口,科学制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设置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税收收入等七大项、21个指标,实行量化考核管理,激活员工抓项目、抓发展的积极性。
“改革后的开发区,实行全员聘用上岗,凭实效大小定薪资,拉开分配差距,激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从而实现从‘铁工资’到‘活绩效’转变,激发每名员工的内生动力。”周庚全说。
项目用地创新——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
项目是开发区的灵魂,也是开发区的生命线。而项目用地往往决定着项目能否落地,能否快速建设。
与其他开发区相似,以前的卢龙经济开发区常常因为项目用地问题,或造成项目夭折,或致使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改革后,开发区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由‘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转变。我们的口号是‘拿地即开工’。” 周庚全告诉记者。
周庚全所说的 “标准地”,核心内容是将规划、经济、能耗、环境等指标作为土地“招拍挂”的前置条件,在土地出让公告发布之日起就具备了开工的必要条件,企业可以根据“标准”提前开展施工图设计。“承诺制”就是企业在政府满足项目开工条件后,对项目的建设进行承诺,并签订承诺书,签订以后,企业即可马上开工,同时审批部门会根据承诺书进行全程监管。
用地审批是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合理简化审批程序,让企业项目尽快落地开花至关重要。卢龙县探索的“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工作,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
“以中青冶金阀门项目为例,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标准地+承诺制’试点工作,先后召开专题协调会3次,建立中青项目推进群,现场协调、群内解决工作难题4个,极大推进了项目建设进度。”周庚全说。
为了保证项目用地,卢龙制定了三年土地收储计划,加大开发区土地储备数量,2020年计划完成土地收储1000亩,流转土地500亩,通过实施“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做到拿地即开工,实现由“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
服务方式革新——变“被动式”服务为“保姆式”服务
招商更要安商,企业进得来,更要留得住。在卢龙经济开发区记者看到,投资3.5个亿、占地100亩的大恩药业一期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准备9月底开始生产。
“自2017年企业决定入驻卢龙以来,县领导主动对接,超前服务,每周都要来项目工地一趟,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由于我们的《水土保持方案》没有做出来,拿不到施工许可证,县领导亲自跑办,允许我们先开工,后递交方案。”大恩药业总经理陆禹荣对记者说,针对项目入驻和落地开工,卢龙县委县政府领导开了不下30次调度会,像家长呵护孩子一样让企业落地生根,逐渐成长。“县领导的热情服务让我感受到了卢龙县的真诚,他们是真的把企业放在心头,于是我们决定投资2个亿开展第二期工程,已于7月中旬开工建设。”
变“被动式”服务为“保姆式”服务是卢龙经济开发区改革成效的一大体现。改革后的开发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对园区企业开展“保姆式”服务,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转,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和氛围日渐浓厚。
为加大对项目的培育和服务力度,开发区加快推动“企业服务直通车”建设,积极为企业解决资金、人员、物流等方面难题,做好安全、环保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从项目立项、审批到建设、投产运营各个环节全程参与,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一个个克服,问题一个个解决。
在企业融资上,卢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固化银企对接会机制,搭建“政企银”对接平台,鼓励金融机构为县内企业量身打造更多金融产品。同时,还深入研究中央、省、市鼓励扶持政策,更加积极主动争取资金支持。
“比如,为了破解企业融资问题,我们成立了秦皇岛润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并积极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助力企业健康发展。”周庚全介绍。
改革焕发新生机,创新迎来新活力。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今年上半年,卢龙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逆势上扬,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升,既有先进制造业,又有新兴产业,既有完善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又有填补空白的补短板项目。数据显示,1到6月份,卢龙经济开发区新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92.57亿元,在第二季度考核中列全市开发区第一名。(记者 傅春秘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