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今日聚焦

“冀”忆初心·寻访“红色镇馆之宝” ⑪丨中铁山桥:红色基因孕育“红桥”精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震军 武佩剑 祖迪
2021-03-09 17:18:00
分享:

寻访小队:记者 王震军 武佩剑 祖迪

90多年前,

一张小小的会员证,

凝聚工人力量,

点燃星星之火。

如今,这手掌大小的会员证,

因岁月洗礼已变得斑驳、发黄。

穿越时空的隧道,

将曾经那段时光带到我们眼前,

记忆却又如此清晰、深刻。

卢瑞兴会员证

“哒哒哒……”秦皇岛市档案馆馆长杜莲艳走进馆藏室,轻点启动按钮,收藏档案的“自动密集架”缓缓展开。

杜馆长伸手拿出一个档案盒说:“里面放的是1923年1月1日,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颁发给卢瑞兴的会员证。这是复制件,原件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征集收藏。这个会员证是秦皇岛市档案馆很珍贵的红色档案,在我们馆里永久收藏。”

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颁发给卢瑞兴的会员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当年10月,经过组织上的严格挑选,中共党员杨宝昆就来到山海关铁工厂(今中铁山桥集团),以铁匠身份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的组织、宣传、发动工作。

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旧址。(资料图)

杨宝昆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第一个来到秦皇岛地区开展工作的中共党员。杨宝昆在山海关铁工厂(今中铁山桥集团)办起了工人夜校,筹建了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工会组织“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

“在我们秦皇岛档案馆珍藏的第424号卢瑞兴的会员证就是该工友俱乐部颁发的。”杜馆长一边为大家展示,一边细细讲述。

上海《申报》关于山海关工人大罢工的报道。(资料图)

“据资料记载,90%的工人都加入了工友俱乐部。工友俱乐部的成立,不仅仅使京奉铁路工人有了自己的群众组织,也为我党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创造了条件。”

王尽美汉白玉雕像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王尽美是中国北方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他作出了卓越贡献。王尽美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在秦皇岛的革命活动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到1922年。

1922年8月,王尽美来到山海关,与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的领导人杨宝昆接上了头,两人就如何按照党的指示深入开展工人运动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分析,制定了全面的工作计划。

王尽美的汉白玉塑像在中铁山桥集团的青年园里静静伫立。

1922年8月15日,“山海关京奉铁路工友俱乐部”正式成立。

1922年9月,王尽美领导山海关铁工厂工人开展反对封建把头的斗争,并取得初步胜利。10月,王尽美组织山海关铁工厂数千名工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京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中国铁路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中铁山桥这家百年企业植入了一心向党的红色基因。

早期山海关桥梁厂的道岔车间。(资料图)

“山桥1894年建厂,1922年王尽美来到山桥创建了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给企业注入了红色的基因。山桥是由桥而生,因红而兴。桥是山桥的根,红是山桥的魂。”中铁山桥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部长刘洪利说。

为了永远地铭记王尽美,坚持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山桥的青年团员利用业余时间,在厂区内建造了种有多种花木的3500平方米的青年园,将王尽美汉白玉塑像安置其中。2012年山桥建厂118周年的时候,又重修青年园,重葺了王尽美的汉白玉塑像,并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员工们上下班以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从他的眼前经过。驻足停留,凝心景仰,王尽美在山桥、在山海关组织领导工人运动那峥嵘岁月里的风风雨雨犹记于心。

红色基因代代传

王尽美,一直是山桥人眼中的“工友”。他从嘉兴红船上带来的红色基因,也由山桥第一代革命工人杨宝昆等人开始,传承至今。山桥人始终静守着、雕琢着自己的“本分”。

在中铁山桥集团的道岔车间,铣三班班长徐渤雨正在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铁路道岔。铣刀经过,火花四溅,将道岔铣切出设定好的角度,公差不到半毫米。山桥的企业标准已经远超行业标准。

徐渤雨正在生产的道岔很快将运往嘉兴,用于嘉兴有轨电车项目。

徐渤雨正在测量铁路道岔精度。

2007年,大学毕业的徐渤雨进入山桥道岔车间,成为家里的第三代山桥人。

相比祖辈父辈的各种手工操作,学习数控技术的徐渤雨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但根植山桥的红色基因不变。靠着“人踏实、能吃苦、肯钻研、技术硬”,工作5年后,只有27岁的徐渤雨被聘为铣三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铣三班每年根据现场实际问题进行小革小改达20余项。

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徐渤雨获得了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全省最年轻的劳模之一。

“从爷爷和父亲身上看到他们以厂为家、爱岗敬业的精神,我的父亲告诉我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作为新时代的山桥产业工人,我要把山桥精神体现到每一个产品上,让每一个钢轨件都是精品。”徐渤雨说。

点亮新起点

“红色的山桥魂延续至今日,缔造了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红桥精神,激励山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和‘世界之最’。”说起山桥取得的成就,刘洪利脸上写满了骄傲。

山桥参与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这也是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桥。

历经两个甲子、跨越三个世纪,从中国第一座钢桥——滦河大桥到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从自力更生第一桥——南京长江大桥到世界首座六线铁路大桥——大胜关长江大桥;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到世界最长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从首次采用国际标准制造钢箱梁的超千米斜拉桥——香港昂船洲大桥到首次采用反变形船位机器人自动焊接技术的港珠澳大桥,再到以“三项第一”领跑桥梁制造界的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从中国第一组普通铁路道岔,到第一条重载铁路道岔;从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到时速350公里18号、42号、62号高速铁路道岔均由山桥率先研制,中铁山桥不断打造着中国钢桥和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

山桥参与建造的贵州清水河大桥。

山桥参与建造的港珠澳大桥。

“山桥的发展史是一部奋斗史,是山桥人的奋斗史,是中国桥梁工业的奋斗史,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奋斗史。”刘洪利说。

根植于百年红色基因,中铁山桥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以打造工业制造品牌为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奏响“红桥”最强音,用强国愿、工匠心,书写着百年梦想。

关键词:镇馆之宝,红色基因,中铁山桥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