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健康

夏季常吃六种豆 平安过“苦夏”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2019-07-17 10:50:27
分享:

  夏季吃绿豆清热解毒

  夏季外感风热,咳嗽心烦时,也可以熬制绿豆百合粥,用绿豆、鲜百合各50克,大米60克,根据个人情况,可酌加白糖适量。

  绿豆、大米煮粥,豆米煮至开花时,加入百合煮熟,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宁心去烦等功效。

  夏季吃毛豆补钾缓解疲乏

  毛豆就是新鲜带荚的黄豆,换句话说,毛豆就是黄豆的“青春期”。新鲜毛豆颜色鲜绿,口感很嫩,但随着水分逐渐减少,颜色由绿变黄,身材也变得浑圆,完全晒干后就成为我们常吃的黄豆。

  虽然毛豆和黄豆是同一种植物,但营养却有差异。毛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3克/100克,与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但毛豆因尚未完全成熟且未曾在太阳下暴晒过,其中维生素C含量丰富,约为黄豆芽的两倍,而黄豆维生素C含量非常低。

  毛豆虽然叫豆,但它属于蔬菜,不是淀粉豆类,营养也有独特优势,譬如B族维生素含量很丰富,是一般蔬菜难以比拟的,尤其是维生素B1。由于精白米饭中的维生素B1非常少,因此,对于主要以精白米面做主食的人来说,可能会缺乏维生素B1,吃嫩毛豆等鲜豆类是非常好的“食补”方法。

  毛豆营养丰富且均衡,富含膳食纤维,钾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夏天快到了,出汗增多,适当吃点毛豆还可以补充钾,缓解疲乏无力和食欲下降。另外,毛豆本身带荚,较少有药害和虫害,是相对比较安全的“绿色食品”。

  毛豆要选鲜嫩的。首先看豆荚,颜色翠绿说明新鲜,饱满的则豆粒肥大,用手掐豆粒,出汁或很容易掐进去说明比较嫩,否则就老了。盐水毛豆是最简单的烹饪方法,用剪刀把毛豆两头剪掉,在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八角、桂皮、甘草和盐,水烧开后放入毛豆,煮8~10分钟关火,浸泡入味就行。注意,毛豆一定要煮熟食用,因为生毛豆中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若没有煮熟,吃了以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情况。

  夏季吃豌豆护眼最佳

  豌豆是应季蔬菜,颗粒圆润鲜绿,十分好看。豌豆可不是只以外貌取胜,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有护眼的食疗功效;另外,其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好吃又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整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可以来个护眼大餐,将豌豆、胡萝卜和玉米一起炒着吃,不仅色鲜味美,而且营养丰富,能有效缓解眼睛干涩不适。小孩和老人也可以吃,营养丰富,也很好消化。

  另外,给大家推荐一款营养健康的主食:豌豆焖饭。米饭快煮好时加入洗净的豌豆,搅匀后继续烹煮。煮好后再加入洋葱丝、熟的瘦肉粒,盖上盖再焖一会儿即可。这时大米中谷类蛋白、豌豆中的豆类蛋白和瘦肉中的动物蛋白互补,营养全面,适合白领和学生等人群食用。在选购豌豆时,要选深绿色、有光泽的新鲜豆子,掐一下,嫩的有水流出,老的则硬硬的。

  夏季吃蚕豆健脾又利湿

  蚕豆性平味甘,不温不燥,老少皆宜,春末夏初吃些,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营养,且能益气健脾,利湿消肿,养肝明目,补肾强筋。

  蚕豆的吃法很多,较简单的要数蚕豆米鸡蛋汤。先将1斤蚕豆剥壳,取出一颗颗蚕豆,再将蚕豆米一分为二,两个鸡蛋打散。锅中放油,将大蒜放进锅中炒一下,加清水烧开后放入蚕豆米,煮开后继续煮1至2分钟,将火力调到最小后慢慢倒入鸡蛋液,煮沸后撒盐调味即可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蚕豆不可生吃,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过敏体质慎用,“蚕豆黄”忌食。

  夏季吃扁豆消暑化湿

  拿扁豆来说,健脾和中、养胃下气,具有消暑化湿的功效。这对于眼下气温高、湿气重的气候来说,正好“对症”。

  而且,每100克扁豆可食用部分的膳食纤维含量为4.4克,足足比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富含膳食纤维的芹菜多了3倍还要多。平时精米白面吃得多,体内纤维素含量不足,导致便秘上火的人,赶紧多吃点扁豆吧。但如果是平时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吃多了导致的便秘,就不能靠摄取膳食纤维而缓解了,反而有可能越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便秘越严重。

  另外还要注意,很多人都知道扁豆如果不煮熟煮透很容易食物中毒,但每年各地还是会出现扁豆中毒事件,所以,在饮食安全问题上不要心存侥幸,做扁豆菜时,一定要保证做熟。如果在外面一些餐馆吃饭,觉得对卫生不放心,就干脆不要点豆角类的菜。

  夏季吃红豆补钾消肿

  研究表明,红豆富含膳食纤维、钾、镁、磷、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能补充夏季流汗丢失的钾,心肾功能不好的人尤其适合吃红豆。

  中医认为,红豆可清热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的功效,有利于夏季消水肿。

  而红豆的亲戚——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作用更强。

  一般来说,红豆煮汤、熬粥均可,也可以和绿豆一起熬煮。红豆还可以与大米一起煮红豆饭,能增加粗粮的摄入量。夏季的中期气温逐渐上升,以健脾为主,适宜多吃红豆、红腰豆。

关键词:豆,健脾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