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6年起,海港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让农民收入翻番、更有干劲!“这五亩地原来种蔬菜,每亩利润2万元左右,种植食用菊花后每亩地的利润可达15万元,利润翻了七八倍。”近日,笔者来海港区到海阳镇茂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陶冬林兴奋地说。2017年,茂源合作社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合作社的五亩即食菊花示范区是海港区4处种植业结构调整示范区之一。 2017年,海港区通过调品种、改结构、继续推广经济林栽植等方式,调整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年共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75万亩,主要以油料作物及更具经济价值的作物取代玉米种植,其中种植油葵3.64万亩、油菜花0.09万亩、中草药0.015万亩。 还记得杜庄镇东徐庄村那大片大片的向日葵花海吗?仅梵高向日葵花海,油葵种植面积就高达20万平方米,这也是海港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手笔。目前,海港区结构调整3.64万亩油葵已经收获,经检测,含油率达到40%以上,农民每亩地增收200元至300元。 海港区农业局农业站站长白晓旭介绍说:“为进一步鼓励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海港区在资金、信贷、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主要政策包括:凡大田玉米改种经济林,农户可按照推荐目录品种类型免费获取树苗,还可以连续4年享受每亩300元补助;按照国家政策对达到土地流转规模并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农业经营主体,每亩地给予100元的一次性资金补助;凡结构调整区域内大田玉米改种油葵、油菜花作物的,政府免费为其提供作物种子。” 此外,海港区还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提高全区整体种植水平;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改善农民分散种植效益低下现状,帮助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开展规模化经营,以点带面,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培育农产品品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6年,石门寨镇房庄村成立晋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葵和油菜花等作物,享有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建成合作社生产车间,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农民带来增收。 “我们还与海港区部分企业加强沟通,推广订单农业,农民可与源谷丰农业物产有限公司、玉石米面加工厂等杂粮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打造‘企业+农户’模式,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白晓旭说。 (通讯员 韩冰) |
关键词:海港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