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今日聚焦

“壮美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祖迪
2019-09-18 11:56:06
分享:

新闻发布会现场。祖迪摄

  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祖迪)9月17日上午9点,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壮美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建军: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秦皇岛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焦大伟,秦皇岛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素玲,国家统计局秦皇岛调查队党组成员、副队长张俊花来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的问题。

  首先,请秦皇岛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焦大伟为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秦皇岛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焦大伟: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秦皇岛与共和国共腾飞。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奋斗前行,从一穷二白迈向百业兴旺,从封闭保守迈向开放创新,从积贫积弱迈向全面小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总体实力与时俱进。解放初期,秦皇岛经济百业待兴、基础极其薄弱。1949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8800万元,人均生产总值仅为69元。经过近30年的努力,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元,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连年提升,1993年,生产总值接近百亿元,2006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突破千亿元。2018年生产总值达到1635.56亿元,是1949年的1856倍,年均增长9.6%。1986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千元,2001年突破万元,2018年达到52380元,是1949年的759倍,年均增长8.2%。

  财政实力从弱到强,居民储蓄从贫到富。解放初期,秦皇岛市财政极其匮乏,1953年地方财政收入仅有800万元,1978年达到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财力的增强,2012年地方财政收入超过百亿大关,达到108.66亿元。十八大以来,财政收入持续稳步增长,2018年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3.43亿元,是1953年的1668倍,年均增长12.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挣扎在贫困线上,1953年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有100万元,人均不到8毛钱;1978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300万元,人均存款30元;2018年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9.34亿元,是1953年的22万倍,人均存款7.08万元,是1953年的8.8万倍。

  二、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新中国成立初期,秦皇岛尚处在农耕为主的时代,工业、商业、交通、服务业十分薄弱,1949年,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6.6%,接近2/3,二产仅占6.9%,三产占26.5%,工业增加值仅为595万元,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6.8%。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雏形基本形成,到“五五计划”时期的1978年,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7%、37.7%、32.6%,工业比重为33.1%,比解放初期提高26.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36.9个百分点。1982年开始,秦皇岛市就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十八大以来,农业、工业、服务业实现有速度高质量的发展,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2.4%、33.2%和54.4%,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交通邮电业实现飞跃发展

  70年来,全市集中政策、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等多方力量保障交通运输建设,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网络。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不足100公里,2018年通车里程已经达到8743公里。公路货运量6934万吨,是1949年的330倍;2018年公路客运量1478万人次,是1952年的147.8倍。铁路旅客发送总量达到1135万人次,是1949年的53.2倍。2016年3月31日,北戴河机场正式通航,2018年累计开通航线12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201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1亿元,是解放初期的1018倍。

  改革开放以来,加快构建现代信息通信体系,邮电通信能力飞跃提升,已经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通信网络。2018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8.58亿元,是1978年的477倍。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通信提速降费,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浪潮方兴未艾。互联网用户由1998年的1400多户发展到2018年的109.67万户,电(光 )缆长度为11.36万公里,移动电话用户为412.62万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质量提高

  70年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投资结构逐步优化,投资质量不断提高,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解放初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仅有349万元,为保障国民生产走上正轨,全市着力于冶金、机械、建材、电力等基础产业项目建设,1953-1977年全市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15.5%。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两个高速增长期。第一个时期是1980-1996年,历经17年,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7.4%的速度持续增长,工业成为投资的重点领域。第二个时期是2003-2012年,历经10年,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2.5%的速度增长,房地产、工业、基础设施三大领域投资均快速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的同时,着力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重点加强高端装备制造和城乡基础设施投资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实现了42.1%的高速增长,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1.0%,比2012年提高4.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28.1%,比2012年提高7.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由2012年的65.8%升至2018年的73.9%,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五、城乡市场繁荣发展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消费市场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发展缓慢。194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3600万元,1978年为3.69亿元,近30年增长不到10倍。改革开放以后,全市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活跃繁荣。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0.15亿元,比1978年增长64.1倍,年均增长14.9%。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消费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30.64亿元,是1949年的2307倍。国际、国内连锁商业经营,在秦皇岛成为主流,商业综合体成为居民购物、娱乐、教育、餐饮的新去处。

  六、外向型经济取得可喜成绩

  1984年秦皇岛市被确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经过30多年的开放发展,全市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可喜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对外开放向着更加广泛、更有质量的方向发展。198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仅有5万美元,2018年达到11.09亿美元,是1984年的2.2万倍,年均增长34.2%。1990年全市拥有三资企业22家,到2018年末全市已实有三资企业235家。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3.65亿美元,是1989年的362倍,年均增长22.5%,其中出口总额35.96亿美元,是1989年的267倍,年均增长21.2%,进口总额17.68亿美元,是1989年的1300倍,年均增长28%。

  七、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快速提升,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逐步向全面小康转变,幸福指数大幅提高。195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9元。1978年为137元,1994年突破1千元,2008年突破5千元,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过万元大关,达到10782元;2018年达到13719元,比2013年增长52.3%,年均增长8.7%。1952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也仅有142元,1980年为404元;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2016年迈过3万元大关,达到30348元;2018年达到35386元,比2013年增长47.3%,年均增长8%。 

  收入增加促进消费增长,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消费向文化、娱乐、旅游、教育等发展型和品质型转变。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06元,是1980年的60.66倍,年均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52元,是1986年的35.27倍,年均增长11.8%。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7.6%和28.8%,比1980年下降32.3和33个百分点。2018年城乡居民用于医教娱住行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56.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4.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3.7平方米;百户城乡居民拥有家用汽车40.23辆,移动电话217.61部。

  70年的不懈奋斗,铸就70年的辉煌。展望锦绣前程,催人奋进。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秦皇岛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向着“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国际化旅游城市”的目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坚持高质量发展,谱写时代新篇章!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建军:

  谢谢焦局长的介绍,让我们对新中国成立70年秦皇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有了全面的了解,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

  1.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秦皇岛市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70年来全市经济总量即地区生产总值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 

  秦皇岛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素玲:

  谢谢你的提问。

  地区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实力的重要指标。

  经过70年的建设,特别是40年改革开放,秦皇岛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实现重大跨越,不断攀升新台阶,取得优异的成绩单:从1980年到1993年,我们用14年时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亿元到百亿元的跨越,从1994年到2011年,用18年时间实现了从百亿元到千亿元的跨域。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后,从2006年开始,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积淀之后,经济步入了总量快速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发展阶段。2018年与2010年相比,生产总值净增加570亿元,年均增加8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四市战略,深入落实四大两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经济总量从全省设区市最后位提升到第八位,经济增长连续三年稳居全省前三位。人均生产总值跃居全省第四位。党的十九大之后的一年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质量不断提高,国内外贸易稳定发力,拉动力持续增强;全部财政收入突破250亿元,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提高,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们辖县区数量最少,但我们的6个市辖区和3个县域,都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增比进位、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最早一批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近四成限上工业企业坐落在开发区,并贡献了40%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北戴河新区从成立之初就准确定位,在打造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主城区海港区以建设沿海经济增长极为引领,增强内生动力,2012-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城镇化率达到87.71%,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3%;山海关北戴河两区以发展高端旅游为依托,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抚宁青龙昌黎卢龙等县区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各自的主导产业,三次产业协调并进,为全市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增活力的活跃因素。

  谢谢。

  2.记者:刚才焦局长从七个方面发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秦皇岛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能否请杨局长再具体介绍一下70年来,秦皇岛市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秦皇岛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素玲:

  谢谢你的提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进入了新阶段,有力推进了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

  总体看,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半。解放初期,秦皇岛尚处在农耕为主的时代。1949年,农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三分之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五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雏形基本形成,1978年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8.7%、37.7%、32.6%,工业比重为33.1%,比解放初期提高26.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下降37.9个百分点。从1982年开始,我市就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十八大以来,农业、工业、服务业实现有速度有质量的发展,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2.4%、33.2%和54.4%,其中第三、第二产业比重比1949年分别提高27.9和26.3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下降54.2个百分点。

  从一产看,“以粮为纲”的传统农业模式得到彻底转变,形成了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较为单一,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94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比重高达71.2%,林、牧、渔业比重只有28.8%。改革开放后,鼓励发展多种经营、农业生产逐步实现多业化。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继续优化,2018年,种植业产值占40.2%,比1949年下降31个百分点,畜牧业和渔业比重为35.1%和13.6%,比新中国成立初提高18.1和12.5个百分点。

  从二产看,工业生产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之初秦皇岛市工业产业单一、生产工艺简单,除耀华玻璃厂、山海关桥梁厂具有一定规模外,基本上是手工作坊式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全市开启了工业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世纪50-70年代,我们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工业进入跨越发展阶段,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以食品、机械制造、玻璃建材、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为主导的四大支柱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技创新为工业生产注入新动能,全市工业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7%,比2012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全市有装备制造业企业129家,比2012年增长37.2%,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5.3%;201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8%,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从三产看,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增强。解放初期,服务业主要是一般生活服务,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业比重较高,1952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9.5%和50.8%。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服务业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2010年,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至23.5%和25.5%,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上升至9.2%和10.4%。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子商务、数据消费、现代供应链、互联网金融等新技术新模式日新月异,服务业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2018年,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一,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比重较新中国成立初分别下降15.2和33.5个百分点。

  谢谢。

  3.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秦皇岛价格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请张队长谈谈具体的成果和收获。

  国家统计局秦皇岛调查队党组成员、副队长张俊花:

  谢谢你的提问。

  秦皇岛价格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价格改革引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繁荣。价格改革从1978年开始。回顾40多年价格改革的历程,秦皇岛市的价格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严重扭曲的价格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传统的价格管理体制取得了新突破,无论是在培育价格机制方面还是在调节经济运行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保持了秦皇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得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价格对经济生活各方面、各环节都起着调节作用,客观公正反映价值的价格,调节着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合理流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秦皇岛市充分发挥了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在秦皇岛经济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4%:33.2%:54.4%,与1978年比较,第一产业下降17.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21.8个百分点。

  同时,价格改革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和改善了资源配置,而且搞活了流通和市场,使整个国民经济日趋活跃。价格改革前,市场上商品严重匮乏,主要副食品、一些轻工业品凭票供应,货源紧张。改革开放以后,价格的放开,刺激了生产,产品供给迅速增加,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据统计资料,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30.64亿元,比1978年增长225.1倍。

  二、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保障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实际问题,秦皇岛价格改革着眼于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围绕“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的方向,大力推进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价格改革,让经营者自主决定商品和服务价格,不断释放市场活力、促进市场竞争,增加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二是积极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探索和完善教育、养老等领域收费制度,允许不同市场主体进入并形成充分竞争,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成果;三是健全保障低收入群体应对价格上涨制度。为避免低收入群体因价格上涨而影响基本生活,秦皇岛市政府不断修订和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启动条件,价格临时补贴标准和发放范围,使低收入弱势群体应对价格上涨的保障机制更健全、更有效。

  4. 记者:张队长您好。请您谈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秦皇岛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情况,城乡居民生活都有哪些变化?

  国家统计局秦皇岛调查队党组成员、副队长张俊花:

  居民生活的变迁是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城乡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收入增长变化看 ,分配格局不断改善,日益多元化。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项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制度的贯彻落实,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从无到有,新型职业、新兴行业层出不穷,就业渠道的拓宽使得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

  在城镇,改革开放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逐步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收入分配制度,城镇引入奖金分配激励机制,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实行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由此揭开了稳步提高的序幕,人民生活实现由基本温饱向温饱有余迈进。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分配政策日益完善,财政税收体制、价格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广大城镇职工也转变观念,城镇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起,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低保标准逐年上调,居民收入来源更趋多元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年突破千元大关,2006年突破万元大关,2012年突破2万元,2016年突破了3万元,2018年达到35386元,比1980年的404元增长了88倍,年均增长12.5%.2018年工资性以外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33%。

  在农村,于八十年代初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弊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两高一优”农业迅速发展,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业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实惠,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生产,部分农村劳动力改变了就业观念,成为城市中的打工者,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4年突破千元,2008年达到5000元,2015年突破万元,2018年达到13719元,比1978年的137元增长100倍,年均增长12.2%。2018年,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5%,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4%。

  从消费看,消费能力大幅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摆脱了以温饱为特征的消费模式,生活向发展型、享受型进发。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饮食结构更加健康。城市恩格尔系数由1980年的59.9%下降到2018年的27.6%,下降32.3个百分点;农村恩格尔系数由1980年的61.8%下降到2018年的28.8%,下降33个百分点。

  居民手中有越来越的钱可以用于食品以外的发展和享受型消费,实现了从追求温饱逐步走向富裕安康。衣着从“穿暖”向“穿美”、从追求数量到追求品质,从追风赶潮到凸显个性转变。居民居住条件日新月异,城镇住房从简陋的平房变成了宽敞明亮、配套设施齐全的楼房,农村住房从阴暗潮湿的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楼房,集中居住、上楼居住也越来越普遍。住房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室内外居住环境也向着更高质量发展,居住设施日趋完备,小区环境舒适优美,社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耐用消费品经历数次更新换代,在不断普及和快速提档升级。交通工具升级换代,通信方式更加便捷,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教育消费逐渐升温,文化生活日益充实;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医疗保障增点扩面。

  纵观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再到奔向全面小康,每一次改革与发展,都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推动着人民走向更加富强的道路。展望未来,更多的人民将共享发展成果,开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生活,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谢谢。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建军: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谢谢。

关键词:发布会,实录,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