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市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特点及未来可能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受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的邀请,我校社科处、科研院积极组织,充分发挥智库专家力量,联合推出了“聚焦疫情,燕大学者有话说”高端访谈专题栏目。
此次访谈围绕“聚焦疫情,同心资政建言,同向凝聚共识”的主题,共有来自我校五个学院的七位专家参加了此次访谈,他们是文法学院刘邦凡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张亚明、于维洋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新华、刘永志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孙建亮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志明副教授。专家们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就如何应对此次疫情,建言献策,贡献出了燕山大学的力量。
【重磅推荐】聚焦疫情:燕大学者有话说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贯彻中央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精神,落实省市领导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之际,燕山大学充分发挥智库专家力量,就如何应对此次疫情,燕大学者同心资政建言,同向凝聚共识。
他们是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邦凡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张亚明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新华教授、经济管理学院于维洋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永志教授、机械工程学院孙建亮教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志明副教授,他们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革命英雄主义
——刘邦凡 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一说到革命英雄主义,有人可能就只想到革命,只想到战争,只想到中国过去的战争岁月。有人可能甚至认为,在当今和平时代,不需要革命英雄主义。这是对革命英雄主义的误解误读。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彰显出我国人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当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中,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对任何人、任何组织或单位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都要有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韧不拔的必胜意志,坚贞不屈的气节,奋勇当先的干劲,革命的乐观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不计个人得失,默默奉献,以大公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为党和人民忘我工作。在履行使命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惧艰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坚决完成任务。
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始终坚定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始终如一、矢志不渝的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最大程度地忍受挫折和压力,保持百折不挠的韧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敢于挑重担,迎难而上。面对困难不灰心、不气馁、不悲观、不动摇,坚信必胜信念,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始终保持高昂饱满的乐观热情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只要保持这样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感悟“四个自信”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
——张亚明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速度”的背后是坚强有力的领导,是科学统筹、是强大的人力资源与充足的物资调配,是众志成城的具体展现,“中国速度”是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真切告白,这些毋庸置疑地展现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诠释了什么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此次战役当中,西医举足轻重,中医同样功不可没。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国人对中医药的文化的坚守和传承,可圈可点的医德医风,使得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我们有了B方案。“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与治中的表现是最完美的注脚。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做出了强大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应。”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的表述,世界看到并认可中国在阻击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遏制了疫情向外传播,各国在危难时刻同中国站在一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诠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也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战胜疫情需要培育健康的国民心态
——王新华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一个多月来,肆虐的新冠肺炎让整个国家进入了“战时”状态。我们看到,面对疫情,一方面是从大年初一开始,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党中央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医护人员奋不顾身,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疫情控制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和画面:社会上谣言不断,一些地方民众抢购生活必需品,个别地方群众出现堵塞道路、歧视病患人员的过激反应,个别企业和各人趁机作乱,哄抬物价,隐瞒病情,无视社会公德等现象屡屡发生。种种现象背后,原因很多,有预警机制不健全,应对能力不强等社会治理领域亟待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有公民素质、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等亟待提高的领域,也向我们提出了面对疫情要努力培育的健康的国民心态迫切要求。正所谓“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国崛起需要有大国国民面对灾难时的健康心态!
健康的国民心态是——
面对疫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必胜”信心!
面对疫情理性平和、初心不改的“定力”展示!
面对疫情不信谣传谣、探究真相的“科学”精神!
面对疫情化解对立、不苛求于人的“包容”情怀!
面对疫情心有畏惧、行有所止的“规则”意识!
战“疫”有我,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态与健康的身体一样重要,我们期待着这场战役的胜利!
疫情期间促进产业发展对策
——于维洋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一些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从目前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什么时候完全解除疫情还没有确定时间,疫情期间必定将对一些行业产生一定影响。如何促进我省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使我省经济实现平稳发展。为此,我想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第一,重点支持抗击疫情企业;
第二,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第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第四,适时调整“五险一金”政策;
第五,鼓励企业实施线上职业培训;
第六,有序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第七,着力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当前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要高度重视“精神防疫”
——刘永志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我们要重视“物质防疫”和“精神防疫”两手抓。做好“精神防疫”的关键在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讲话精神,对当前疫情防控阶段的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工作遵循。
“精神防疫”工作中应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心理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就需要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部门和工作人员,把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结合疫情的发展趋势以及防控疫情的具体情况,以科学理性有针对性的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特别是危机心理减压、社会情绪缓和、恐慌心态调节等工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指出,“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
科学、及时、有效甄别和应对网络谣言是“精神防疫”的重要环节。网络谣言泛滥,危害网络生态坏境,弱化政府公信力,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需重点整治网络谣言,对此地方政府应承担起主体责任,通过采取依法依规重拳打击恶意造谣传谣者;建立科学、权威、迅速的公共信息发布机制;拓宽辟谣渠道,建立网上网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对大众网络媒体的引导与管理等途径,改善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从而实现“善治”。
钢铁工业从科研角度应对疫情等大规模突发事件的一点建议
——孙建亮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钢铁冶金行业也受到此次疫情的影响,员工开工延迟、原料和成品库存压力、物流运输和上下游企业联动不畅等问题逐渐显现,从而影响钢铁冶金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
此次疫情对钢铁行业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物流受阻,一方面原料库存紧张,运不进来,另一方面成品库存堆积,运不出去,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市场需求缩减,受延迟复工影响,建筑、机械、汽车和家电等行业对钢铁产品的需求在短期内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导致企业减产;短期内原料价格上升、钢铁产品价格下降,但将逐步回归合理价格区间。这里从钢铁冶金生产制造及相关技术研发角度谈一下应对建议,包括:
提升钢铁生产过程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对企业正常生产运行的影响;综合考虑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销合作关系,研发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的全产业链科技产品、建立响应机制和管理制度;大力发展钢铁冶金节能减排技术,建设城市共融型钢铁企业,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企业抗风险能力,降低疫情感染扩散引起的停工停产率。
疫情之下话健康,科技助力健康梦
——李志明 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自上世纪50年代,现代科技的进步掀起了利用人体生物电信息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理、健康风险评测、人体经穴等方面的研究热潮,取得了丰富的实践和应用成果,如心电图、脑电图、中医经络检测仪等。
目前,在我国健康体检市场上的各类健康风险评测产品较多,但在我国的应用状况来看也存在着诸多不足。近年来,李志明项目组联合社会各方资源,一直致力于将这一“高、大、上”的健康风险评测设备请下“神坛”的研究工作,其目的是让每一位老百姓都可以毫无压力地去享用这一健康风险评测服务。
基于现有技术储备和工作积累,项目组有个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那就是设计、研发一套面向互联网、涵盖中西视角的智能化健康风险评测平台。该平台将人体生物电信息采集功能置于低成本的便携式数字化装置之中,将数据解析、健康知识图谱、智能评测及推理等功能至于云端之上,从而使之具备无创高效、全面准确、价格低廉、适应情景广泛、易于使用、便于推广、利于国民健康大数据平台形成等特点。项目成果可广泛应用于社区医院、中医馆、养生馆、健康管理机构、乡村卫生室等与人民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机构,也可为各级政府了解辖区内的人口健康状况、绘制健康数据图谱提供一种高效、全面、成本低廉的手段,从而为政府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健康指导、医疗及康养资源布局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