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武佩剑 祖迪 通讯员高扬)近年来,秦皇岛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一核心,落实六种帮扶模式,引导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
秦皇岛市自2016年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截至2019年底,全市参与助力脱贫攻坚的民营企业和商会共有1257家,在产业、就业、助学、消费、公益等方面重点帮扶青龙满族自治县贫困村142个,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亿元,其中,产业帮扶资金16.97亿元,就业帮扶资金419万余元,公益帮扶资金528万余元。
在“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期间,市工商联发挥民营企业家资源多、联系广的优势,动员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奉献爱心,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商会帮多村”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针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需求,做到“需要什么帮什么”“能帮什么帮什么”。
产业帮扶拔穷根。民营企业围绕青龙林果、畜牧、中药材、设施蔬菜、光伏、家庭手工、乡村旅游和电商“八大富民产业”兴办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并推广“公司+农户”“公司+药企+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帮扶模式,共实施产业项目171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58户、67680人,产业项目实现142个贫困村全覆盖。青龙全县6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8家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98家家庭农场、19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踊跃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实现了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就业帮扶拓路径。民营企业通过本企业或上下游企业为结对村、户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吸纳贫困户、公益岗位人员、灵活就业人员6000多人,县外就业人员1.1万多人,年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其中,恒茂纺织园二期工程项目覆盖2个乡镇,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2333户、6382人;木兰菌业扶贫产业园直接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50人就业,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人口生活保障问题,实现稳定人均收入22000元;建成手工业扶贫车间28个,涉及服装、箱包、农副产品加工、毛衣编织、纺织等各方面,共吸纳就业人数7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0人。
教育帮扶强基础。中秦兴龙集团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青龙官场兴龙小学,先后捐款13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市工商联会员企业投入扶贫资金10万元,为龙王庙乡、平方子乡、娄杖子镇的330名贫困小学生,发放助学资金300元/人。据统计,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为贫困学生捐赠衣服和书包文具价值430万元、教辅资料价值20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助学金20多万元。
消费帮扶解民忧。秦皇岛市工商联多次组织百峰贸易、双合盛等青龙龙头企业,与北京高校直供基地平台、国家行政教育学院对接,销售“在旗”粘豆包、中红三融肉鸡、沙沟黄金栗等农特产品1000余万元。通过电商、微信、小视频、学习强国等平台及动员社会力量,收购贫困群众农特产品价值1800余万元,实现稳销增收。
公益帮扶献爱心。河北鹏远企业集团、秦皇岛方华集团、秦皇岛万通房地产集团分别投入帮扶资金30多万元,用于农村设施修建、维护和村容村貌治理工作。市工商联组织发动会员企业用于脱贫攻坚捐款捐物共350万元,用于资助、因病致贫等困难群众,为贫困村建设村部、文化广场、修路、修桥等。
合作社帮扶助增收。市工商联与青龙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新型帮扶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林果、畜牧、中药材、乡村旅游等特色富民产业,助力贫困户持续增收致富。目前,青龙全县有家庭农场1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59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31个,家庭示范场13个,累计带动贫困户11382户、34643人,实现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经济转型”三大目标。
农民实现增收致富。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入股分红、务工就业、订单生产等形式,使贫困户融入“全产业链”,实现贫困人口的广覆盖、多重覆盖,走出一条“造血式”精准扶贫新路。2019年,青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7296元,全县14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其中,4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
企业实现发展壮大。青龙结合“百企帮百村”行动,发挥资金捆绑效益,向双合盛、同盛医药等龙头企业注入整合资金1.6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近年来,青龙累计安排财政涉农整合资金3.8亿元,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林果、畜牧、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产业项目覆盖率达100%。
经济实现转型跨越。众多民营企业家积极参与,青龙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生态农业蓬勃发展,工业经济加快转型,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7.35%,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向产业强县的华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