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今日聚焦

秦皇岛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祖迪
2020-11-06 17:21:01
分享:

秦皇岛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闻发布会现场。长城网记者 祖迪 摄

长城网11月6日讯(记者 祖迪)11月6日上午9时,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大家上午好,本场发布会主要是围绕秦皇岛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情况这一主题进行。

出席本场发布会的领导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高骥恩、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明复、市卫健委副主任郭宇辉、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于治海。

首先,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高骥恩介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总体情况。

秦皇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高骥恩: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秦皇岛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闻发布会。下面,我代表市委政法委、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记者朋友们介绍一下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关工作情况。

今年,中央政法委在全国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我市成功获批第一期试点城市。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部署要求,我市着力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良好势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党的领导,绘制市域社会治理蓝图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社会治理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将其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根据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调整成立了市平安建设(社会治理)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朱政学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瑞书任第一副组长,50余家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组建市域社会治理专班,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较为完善的组织保障。二是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着力营造部门联动、协同高效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格局。紧盯“三年为期”目标,制定出台《秦皇岛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在省工作指引88个三级指标的基础上,反复两轮征求相关市直部门的具体举措和工作建议,分解为150项四级指标任务,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7月中旬,秦皇岛市委书记朱政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闫五一专题调研北戴河基层社会治理和网格化工作;9月3日召开全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推进会;9月22日召开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北戴河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三是健全督导考评体系。完善领导责任体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工作原则,构成履责、担责、问责、追责的闭环。加强日常督导,严格组织年度平安建设考核,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内容,切实发挥考评工作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各项措施落地落实。

二、全面推动落实,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志愿力量等民力民智参与社会治理、解决民困民忧。一是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构建和完善乡镇“大党委”、村党支部、村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服务体制,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末梢,使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中坚力量。全市75%的网格员为党员,实现党组织领导全覆盖。二是发挥网格化管理基础作用。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将98个乡镇和街道按照核定的机构限额设置工作机构,在应急管理办公室加挂社会治理中心牌子,由政法委员分管社会治理工作,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机构,有场所,有人管,有人干。探索建立乡镇(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社区—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单元长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将2433个村(居)共划分3912个网络,组建15725名网格员队伍,把不同类别的工作和不同类型的资源力量统一编入综合服务网格,打造全科网络,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疫情发生后,近万名党员干部进网入格,与公安、民政、卫健等专业力量在社区(村)层面共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处理网格中的突发情况,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发挥社会多元化治理作用。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搭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平台,激发群众自治活力,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加强对村规民约引导和指导,引导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规范化、法治化建设,切实提高自治的质量和效率;以开展“相约幸福平安建家”2020年主题活动为契机,组建平安幸福家庭服务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载体,共开展心理服务讲座120余次,接受群众咨询1100余次,帮助特殊群体100余人次,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通过“燕赵志愿云”网上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整合志愿服务队伍,共设置志愿服务岗亭2800个,全市党员志愿者6万人,青年志愿者5.2万人,长期致力于城市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三、突出特色亮点,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成效初显

一是社会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不断提升。聚焦“四无四百”平安村(社区)创建工作,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源头治理,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途径,总结归纳“24字工作法”,涌现出市医调委、海港区法院长城家事法庭、北戴河区车站村“小果头”调解室等一大批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品牌调解室。法院系统深入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发挥诉前调解作用,成立行政争议化解中心,为行政争议提供诉前解决渠道。今年以来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5220件,调处5159件,调处率98.8%,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今年全市扫黑除恶问卷调查中,我市群众安全感上升至91.43%,比去年上升5.31个百分比,其中北戴河区以96.71%的群众安全感排名居全省县区第一。二是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增强。“政治”引领方面,涌现出海港区文化路街道、抚宁郦城街道、北戴河区育花路社区等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典型;“自治”强基方面,青龙县开展“百姓说事日”活动,通过“问、说、议、办、评”五个程序,畅通民意收集渠道,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德治”教化方面,山海关“平安志愿者车队”、北戴河“美丽乡村守护者”、昌黎县“夕阳红”巡逻队、开发区“创安之星”等一大批平安志愿者先进典型,成为了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亮丽风景线。三是市域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升级整合雪亮工程各类视频图像资源,新增12337个视频点位,将铁路沿线、交通运输、消防城管等视频监控纳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在重点社区(村)建设安装了人脸识别、智能门禁、车牌抓拍等设备,基本实现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机过留号”,截至目前,全市已初步建设完成了140个达标型智慧安防小区,北戴河区率先完成核心区66个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目标,有效提升了社区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和治安要素异动预警能力;北戴河区所有酒店、宾馆都实现了人脸识别入住,此项系统的应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百姓安居乐业。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创建这一契机,坚持高位推动、市县联动、平台互动、科技拉动、检查促动、宣传发动等工作原则,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顽强的拼搏精神、扎实的工作举措,团结一致,砥砺奋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秦皇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下面,请各位媒体朋友进行提问。

1.记者:请问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指的是什么?近年来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和亮点?

秦皇岛市公安局副局长周明复: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受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春同志委托,由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全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关情况。

按照记者朋友的提问,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含义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就是利用公安机关内部以及社会的各类治安资源,综合运用预防、打击、管理、控制等多种手段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维护社会治安的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掌控力,努力实现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有组织破坏性规模聚集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处置,多发性治安问题得到有力遏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防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秦皇岛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始终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置于突出位置来抓实抓细,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春同志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部署会,研究制定了《全市公安机关加快推进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了今年1月9日公安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创建测评组对我市的测评验收工作,得到了公安部测评组的高度肯定。

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目前我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在治安管控方面,多项工作取得新提升。2018年,治安支队被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评选为2013-2017年度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表现突出集体;北戴河东山派出所被评选为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在全市建设了28个城区警务站,开展了巡遍秦皇岛行动,24小时守护群众安宁;正在开展全市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现已实现了部分社区零发案。二是在工作创新方面,多项业务取得新突破。打造了多维立体“公交安保新模式”,今年以来全市公共交通扒窃发案同比大幅下降56.3%;实行了旅馆入住人像比对,游客未携带身份证件入住难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以来共为5.4万余名无证旅客办理了入住手续;出台了《秦皇岛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被公安部确定为“网约房”系统试点地市,目前汇聚数据全省第1;今年6月1日《秦皇岛市养犬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全市犬只管理进一步规范。三是在疫情防控方面,多项措施取得新亮点。今年上半年疫情严重期间,通过强化“三道防线”查控,发现并移交发热及重点疫区人员302人,做到了“内防输出、外防输入”;推出了户政业务网上预约和办理,为3721名群众办理了1444笔户口业务、2183笔身份证业务,202笔居住证业务;充分发挥公安部“E治安”移动警务APP在疫情防控中的查询比对作用,目前我市在全国所有地市中人员核查应用数全国第1、车辆核查应用数全国第2;治安支队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选为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请问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我市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有哪些措施?加强社区物业管理的防控措施有哪些?秦皇岛市卫健委副主任 郭宇辉

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助力疫情防控,我们要进一步抓好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

一、社区继续实行网格化管理。小区卡口在实施门禁管理的同时,对外来人员要进行测温、验码、查证、登记,并仔细询问来人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减少社区居民聚集,避免举行聚集性活动。在工作中一旦发现有10月10日(含)以来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认真做好信息登记,立即按程序上报。

二、加强社区物业的管理。对有物业管理的,社区干部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小区物业公司履行管理责任,积极动员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参加,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对无物业管理的,所在街道办事处负主体责任,由社区干部、志愿者组成防控队伍,设立网格长、楼栋长、楼门长,带动小区自治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记者:请问市司法局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保障社会治理工作方面有什么进展、成效,下步有什么打算?

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 于治海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2019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我们加快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主要由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构成。 2012年我市率先在全省试点建设县域综合法律服务中心,2013年在全市铺开建设,得到省司法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2014年我市尝试在乡镇(街道)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站,在农村(社区)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室。2016年在市委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并较好地发挥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龙头效应。截至 2018年底,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市县乡村全覆盖;热线平台建设使用全省统一开发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综合平台,在市级设4个坐席,安排专业律师值班,群众在任何地方拨打“12348”热线都能得到专业律师提供的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全市统一使用中国法律服务网和河北法网(冀法通)。三大平台的建成为群众提供了线上线下的便捷服务。2019年10月,在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我市介绍了经验。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挥作用情况。首选介绍一下全市法律服务机构和队伍发展情况:目前,全市有律师事务所72个、专兼职律师730名;有9个公证处46名公证员和64名公证助理员;有人民调解组织2983个、人民调解员11601名。全市有司法鉴定机构15家,鉴定人144名;全市有法律援助中心9个,法律援助工作站185个。我市能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事项主要有: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热线、网络、实体)的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人民调解服务、公证服务、村(居)法律顾服务、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服务等。2019年以来,已接待群众法律咨询39800余人次,办理各类公证事项459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5200余件,调处矛盾纠纷19800余件。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公共法律服务及时跟近,发挥网络平台和“12348”热线平台优势开展法律咨询和远程办案,组织编印疫情防控法律宣传折页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法律服务手册等,及时送到农村(社区)和企业。组织法律服务团队进企业开展“法律体检”活动,公共法律服务在企业防范法律风险、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效预防矛盾纠纷中彰显了优势。 

三、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供给侧改革和管理情况。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建设。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秦皇岛市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2019年-2022年)》,推进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推进了律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律师参与调解、信访处理等工作;推进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和规范值班律师工作;推进了将法律援助范围扩大到低收入群体;推进了公证体制改革;推进扩大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面和专职调解员队伍;积极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新产品、新品牌,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坚持以强管理促质量。持续开展服务质量检查、评查活动,严格规范服务流程和文书档案管理,强化服务监督和服务公开,加大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多措并举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四、下一步打算。当前市司法局正在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秦皇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将着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三大平台融合发展,着力缓解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城乡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着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能力,着力提升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和满意率,着力彰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的巨大作用。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张建军:

好,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支持。

关键词:社会治理,秦皇岛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