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频道 > 头条新闻

【回眸“十三五”】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来源: 秦皇岛日报  作者:李娜
2021-01-06 11:33:00
分享:

“十三五”时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五年。秦皇岛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影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三五”时期,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318.8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78.7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77.6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06.3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782元增长到2019年的15035元。

“这几年,村里发展很快,各项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改善,葡萄卖得越来越好,日子也过得愈发红火起来。”昌黎县十里铺乡西山场村村民王英翔说。西山场村155户村民依靠葡萄种植,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小康生活,目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年收益达600余万元。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127.9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8.8万亩,推动良种良田良机良法配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特色种养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67%,大樱桃、葡萄、板栗、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13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3.7万亩,全市6个产品入选全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加快实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9个、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68家、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34个,建成省级特色农业精品示范基地8家(含水产4家),建成国际标准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30个。全市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2.3%,畜禽屠宰标准化率达到98%,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以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为核心、以项目招商为动力、以融合为纽带,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保持较高水平。全市建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40家,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3家、省级精品园区5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8家,其中省级52家、国家级7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达到11个,产业化经营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农村改革持续不断深化。“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认真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村宅基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政策举措,农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构建,农村发展活力得到增强。同时,扎实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证基本发放到位。目前,全市2288个单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土地流转率提高到41.7%,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667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178家,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全面完成。

“通过农村改厕工程,我们全村都没有了旱厕,卫生环境大大改善,生活在这样的村里,感觉特别幸福。”抚宁区抚宁镇杨庄头村村民陈红梅笑着说。杨庄头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580座,在全镇率先实现全村无旱厕,取而代之的是栽种国槐、法桐、垂柳等各类苗木3000余棵,草本花卉13万余株。

“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统筹开展以“厕所革命”、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目前3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市累计完成农厕改造37.7万座,改造比例达到8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覆盖所有乡村,建设污水集中收集或分散式处理设施的村累计达到773个,农村污水全部实现有效管控;全市行政村实现主街道全部硬化,建设美丽庭院30.2万个,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全部完成,村庄环境面貌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市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组织框架,重点打造了昌黎县葡萄酒产业、北戴河区戴河艺术村落等4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同时统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乡风文明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良好开局。(记者 李娜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责任编辑:杨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