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频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要闻 原创 热点 图片 社会 财经 旅游 房产 名企
县区 评论 专题 视频 民声 文化 书画 美食 论坛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秦皇岛频道>>县区新闻

关注秦皇岛市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改善工程

来源: 秦皇岛新闻网 作者: 2014-07-09 16:02:36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都说居者有其屋,能拥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家,是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是幸福感的源头,更是许多人热爱一个城市的理由。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改善提升工程。2012年,我市的棚改工作一改以往由开发商面向居民征拆的模式,变为由政府直接面对百姓征收,解决了一直存在的征拆难题。今年,我市还首开先河,试行“模拟搬迁”模式,充分尊重被拆迁人的意愿。

  此外,海港区还对基础设施落后、整体环境堪忧的老旧小区实施改善提升工程,连续4年投入18亿元,将55个小区修葺一新。今年,这一工程仍在继续。

  告别蜗居

  模拟搬迁解决棚改征拆难题

  海区嘉盛景苑小区里有一处鹅黄色的“6+1”式住宅楼。这栋新建住宅所在的片区曾是市第一塑料厂的职工住宅区,住着159户居民,房子大部分是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平房,只有一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楼房。

  7月4日,一楼的居民韩志国的家正在装修,这是一套78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洁白的墙壁、光滑的地砖都已施工完成,南北通透的户型敞亮又凉快。

  “5月底拿到的钥匙,第二天我们就开始装修,过几天把门一装上就差不多了。”韩志国看着新房子,感慨地说。

  韩志国说,他父亲韩树森今年80多岁了,是一塑厂的职工,1992年单位福利分房,一家人住进了楼房。“当时这是好房子,但后来配套设施开始老化,下水不顺畅,小区环境越来越糟糕。老屋一直没接上天然气管道,暖气也不好,直到2011年才与热力管网连网。”

  2007年,有开发商曾想要征拆这一片区进行开发改造,但因种种原因停滞了。随着周围和平花园、在水一方等新小区的建设,这一片区被夹在崭新楼房中显得格格不入,居民拆迁意愿强烈。直到2011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征收补偿安置条例》后,这一片区的开发才再次被提上日程,这里也成为海港区第一例由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征收主体的项目。

  65岁的谭秀廷也是一塑厂住宅区的住户,他家返迁的房子再过几个月也要下来了。“2012年9月,我们看到区政府贴的公告,说这一片儿要拆迁,心里特别高兴。”谭秀廷说,以往拆迁,居民们多少都有点顾虑,担心补偿是不是合理,房子是不是能按时交付。现在由政府部门来谈征拆,心里觉得踏实多了。

  为了顺利推进征拆,让居民们个个都满意,海港区综合开发办作为征收主体,成立了4个动迁组和政策咨询组、协议组、财务组,挨门挨户为居民讲解征收补偿政策,解决居民实际困难,满足大家提出的合理要求。

  “工作组的人挨家给登记,一趟趟地来,看我们有啥要求,跟我们商量咋补偿,他们态度特别好,最后我们都很满意。”谭秀廷说。

  就这样,仅用了不到两个月,一塑厂职工住宅区159户居民全部搬出了片区,工程顺利开工。今年5月,第一批72户返迁户拿到了钥匙。

  去年底,海港区又启动了航海里、北张庄等5个片区的拆迁改造,涉及返迁居民6500余户。“今年我们在航海里尝试了模拟搬迁的模式,这是我们从成都学来的经验。”海港区综合开发办副主任刘成宇解释说,模拟搬迁有三个特点:一是群众自愿,同意率达到90%以上,才能启动模拟搬迁。二是在规定时间内,模拟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率达到95%,模拟搬迁才可转为征收。三是协议签订率达不到95%时,模拟搬迁自行终止,小区就不拆了。

  “模拟搬迁是一种民事行为,不存在强制性,双方是平等的协商关系。”刘成宇说,拆迁是社会公认的一大难事,时常遭遇各种非议。一些项目由于匆忙启动,最终收尾困难,有的甚至拖上三五年也拆不完,导致已经签了《拆迁协议》的被拆迁人迟迟不能回迁,形成政府尴尬、百姓埋怨的局面。而模拟搬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可以说,模拟搬迁是政府充分尊重民意,最大限度保证居民利益的一次重大改革。下一步,我市将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资金,充分利用机会,把需要改造的棚户区、城中村进行彻底改变,圆棚户区居民一个住房梦。

  老房新生

  居民“点单”为老旧小区换新装

  7月6日傍晚,海港区西港里小区绿树阴阴,道路宽敞整洁,小区的花园里,居民们聚在一起纳凉、唠嗑,孩子们奔跑笑闹,年轻的妈妈们逗着手推车里的宝宝,老年人利用健身器活动腿脚。居民侯景复高兴地说:“没想到这又脏又乱的小区还能变成这样,政府真是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我们这儿是今年开春改造完工的,院儿里的花都开了,那真是满园春色!”

  西港里小区建于1998年,有16栋住宅,702户居民。70岁的侯景复曾住在海港区尚义街,2002年棚户区改造时,他们一家搬进了西港里小区。没想到,到了2009年,由于物业弃管,小区环境越来越差,下水堵塞、垃圾成山、路面坑洼不平。“雨天一地泥,热天满院子发臭,没人敢在院子里停留。”说起小区以前的面貌,侯景复不住地摇头。

  与西港里小区相似,在海港区有不少老旧小区都存在同样问题:长年无人管理、卫生堪忧、绿地荒芜、管道老化淤塞、私搭乱建严重、楼体老化破损、道路坑洼不平、低收入群体较多,居民们怨声载道。

  201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海港区委、区政府对所有老旧小区摸排调研,抽调区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组成老旧小区改造指挥部,负责改善提升工程。经调查,全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有240个,其中145个小区急需改善,剔除28个具有拆迁信息的小区,最终确定对117个小区分期分批实施改造。

  4年来,这一工程彻底改变了西港里、建树里、普庆里等55个小区的面貌,共改造道路面积5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25万平方米,粉刷墙体159万平方米,防水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线3000延米,增设路灯849盏,绘制文化墙4750平方米,增建社区办公用房1300平方米, 34647户居民受益。

  随着工作的展开,工作人员发现,仅仅按照政府的意见设计、施工,而不去征求居民们的意见,好事也会遭到埋怨。

  “居民是小区的主人,他们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比如有人希望有停车场,有人希望活动场所大些,有人想种树,有人想种花,需求各有不同。”海港区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海涛说,为了让居民们满意,同时激发居民“小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参与意识,自2011年开始,他们采取了与居民开对接会的形式,让居民“点单”,对小区的改造方案提出意见,甚至楼外墙的粉刷颜色,也提供了多套配色方案供居民们选择。施工也从一开始简单的改善外貌,增加了清淘下水管道、改建管网等工程,这种既改“面子”,又改“里子”的做法,使这项民心工程更具人性化、实用性。

  为了保持老旧小区的改造成果,除了一部分小区实行了以党员为中心的居民自治外,我市还推行以政府为主导的“大物业”管理模式,由市、区两级房管部门下属的物业企业接手老旧小区,采取政府补贴一点、适当收取一点、企业自筹一点的方式,为老旧小区提供最基本的保洁、保安、绿化服务,并对基础条件好的小区先期投入资金,实施封闭式管理。

  最近一段时间,海港区城乡建设局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张罗招投标的事儿,8月份左右,新一轮工程就要开工了。海港区今年列支3000万元继续这项工程,又将有10个老旧小区迎来新生。

  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海港区政府仍坚持推进这项工作,特别是今年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海港区多次召开专项调度会,将改造工程进一步细化。海港区副区长杨东明说:“把好事办到百姓心坎上,让百姓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红利,才能让百姓重拾幸福感,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本报记者姚一铭

关键词:秦皇岛,棚户区,海港区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责任编辑:李兴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