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医疗诊断设备打开欧美市场,无缝钢管联通南北输油线,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概念在这里变成现实……
“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开发区大力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在继续做大做强重大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金属压延、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引领未来方向的先导产业群。良好的发展趋势得益于未雨绸缪,科学规划,开发区率先提出以数据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节能环保、数据产业、生物工程和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样的发展策略为开发区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定位转移不相容产能
“2008年,开发区下定决心调整全区产业结构,当时产业有一大半能耗比较大,效益比较差,为此,我们把资源占用情况和能源消耗情况、环保、劳动力作了全面调查,最后决定淘汰一批、转移一批,还要改造升级一批。”开发区工委书记胡英杰说。
2014年11月28日,秦皇岛奥格玻璃有限公司的员工没有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他们接到通知,公司暂停生产了。曾经,奥格玻璃也创造过骄人成绩。据了解,奥格玻璃是2004年进驻开发区,公司的玻璃年产量超过700万重量箱,产品质量超过国家标准,产销率98%以上。然而随着开发区发展环境逐渐变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成为开发区的发展方向,为此,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面临搬迁的局面,奥格玻璃就在其中。开发区经发局工业运行科负责人介绍,起初,企业负责人对搬迁很有情绪,因为公司技术水平一直在业内领先,效益也不错,搬迁事关重大,肯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让职工人心惶惶。开发区同样也面临上千万元的税收损失。但是,“与几千万元的税收相比,环境更重要,不能因为一个项目牺牲环境。这是开发区的发展理念”,经过反复沟通和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搬迁方案,企业负责人也对搬迁表示理解,积极筹备搬迁事宜。
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是“十二五”期间的国家发展要求,开发区根据现实情况积极采取措施,玻璃行业是开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对于新的建设项目开发区严格把好环保入门关,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截至目前,“十二五”期间共计审批的建设项目710个,全面预知并应对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
支柱产业的集中程度较高是开发区工业的一大特点。装备制造业、粮油食品加工与制造业、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及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四年来一直在九成以上,2012年更是达到了92.78%。这种特点是长期以来定向招商引资的成果,符合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但是由于发展环境的变迁,一批传统产业的红利越来越弱化,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凸显,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粮油食品加工及制造业、石油化工产品加工及制造业都是典型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三高”产业,它们的联手退市,为科技含量高、低能耗、低污染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和空间保障,从而优化开发区工业的产业结构,也符合开发区绿色发展的理念。
瞄准目标挖掘有潜力产业
与转移不符合开发区发展定位的产能相比,企业转型升级是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十二五”期间,区内大大小小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或上先进设备,或革新技术工艺,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创新发展,全区工业水平显著提升。
2011年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中信戴卡公司成为第一个且是目前唯一进入该名单的中国企业,位列第97位,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的“零纪录”被中信戴卡公司打破;2015年中信戴卡再次刷新纪录,排名跃升至81位。中信戴卡公司自2008年以来,已经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最大的铝车轮供应商。
中信戴卡连年折桂的原因就在于用技术创新撬动转型升级发展。中信戴卡工程技术研究院已完成全球研发布局,积极开展新材料、新工艺研究,进行24小时无间隙研发设计、试验,充分实现了造型理念到产品实物的无缝转化,使生产率大幅提升,为客户提供强大的绿色轻量化铝车轮和铝制零部件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这里,每两天有一款新产品进入市场,每天有一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诞生。2011年,以并购德国KSM铸造集团为标志,开启由单一的铝车轮制造向多元化发展迈进,打开产业转型的大门。经过国际化扩张,中信戴卡主营业务板块已涵盖铝合金车轮、汽车底盘、动力总成、车身铝制零部件、装备制造、模具制造、产品表面工程,产品实现多元化。此外,中信戴卡还积极建设智能化的生产管理平台,采用国际先进低压铸造、锻造、铸旋及差压铸造等技术工艺,生产轻量化的铝铸件产品及铝合金车轮,代表着世界汽车零部件加工的最高水平。2013年12月26日,中信戴卡宁波公司正式投产运行并顺利达产,产业升级跃上新台阶,1人操控12台压铸机,并有望达到每人每年10000件产品产出。
与资金力量雄厚的大公司相比,规模较小的如星箭公司,受资金限制无力引进最先进的设备,为此,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调整工艺,在保持军用产品业内领先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民品的设计和研发,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不断稳步发展。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产品制造技术在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公司诞生,新工厂的建立使恩彼碧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带座轴承生产基地,世界级重量最大的起重架桥设备印着天业通联的烙印……一批领先产业在开发区崛起。2011至2014年,开发区规上工业平均增速6.66%,其中装备制造业年平均增速14.55%,“十二五”前四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速度为8.86%,高于全市6.58%的平均增速。
引智入区发展高精尖科技
“十二五”期间,开发区按照“重点突破、吸纳承接、融合提升”的要求,大力发展数据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开发区大力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修建园区,引进人才。2008年10月16日,首届“中国·秦皇岛国际数据论坛”开幕,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正式揭牌。2010年4月2日,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暨数谷大厦工程开工。2014年1月,数谷翔园竣工。数谷翔园是开发区发展数据等新兴产业的重要设施,是集办公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由45栋单体办公楼组成,一批数据、生物、环保等领域研究院所入驻,园区软硬环境全面提升。
2015年10月16日,在石家庄市召开的河北省创新驿站体系建设推进会上,河北省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获科技厅授予“中国创新驿站”河北省基层站点。河北省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是国内第一家以数据产业研究为主题的专业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之初仅有三维互联网应用研发孵化平台一项业务,到如今,新增发展了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安全、电子商务等多种内容,新建智慧企业平台、专利数据库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数据企业发展。前不久,研究院为新成立的快点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软件开发帮助,“帮助这样的小微企业是我们的愿望,我希望研究院依靠科研优势能够带动一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开发区整个数据产业的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贾大苗介绍。近几年,全区数据产业已基本实现“打基础、造环境、上项目”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开始进入“成规模、出品牌、见效益”的发展阶段,数据产业基地已获得河北省高新技术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省物联网产业基地、省数据产业国际创新园的命名和授牌,数据产业被省科技工作会议认定为秦皇岛市科技工作的“引爆点”。
“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开发区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签署协议,合作共建的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结出丰硕成果,目前已引进中科院遥感所、自动化所、地理所等十余个所;2013年7月,西安交大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区管委和天秦三维公司三方合作,共建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秦皇岛推广基地”。一系列新兴产业项目签约,标志着新兴产业在开发区的快速崛起。其他新兴产业发展同样喜人,节能环保产业方面,开发区成长为国内最大变压器装备出海口基地、国内最大干雾抑尘装置生产基地、国内最大高炉冲渣水设备生产基地等。2013年年底已向省政府申请建设“河北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园”。生物工程产业方面,领先生物、长胜科技、亿科农业等一批企业成果显著,拥有国内规模化农用生物肥料制品生产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豆科根瘤菌产业化。领先生物公司的“聚谷氨酸基环境友好型保水剂产业化”被列入2013年河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长胜科技公司发起建立了国家级芦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能源产业方面,开发区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集核能、风能、太阳能三大清洁能源装备为一体的生产基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核岛主设备装置基地,集工艺开发、模具研制、试验检测、生产销售和维护于一体的风能叶片生产基地,太阳能设备及零部件产品生产基地。(祖迪 通讯员 赵家文 李玉莹 梁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