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2月5日讯(记者 张天虎 王棋 李兴双 张琦)北京中关村,“中国的硅谷”、“高科技孵化地”都是它响当当的名片,背靠清华、北大,享有政策扶持,20年时间,从曾经的“电子一条街”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中关村与“京津后花园”秦皇岛深度融合,复制中关村新型孵化模式、实现北京研发秦皇岛生产、出台确保各方积极性的“442分税”……全新秦皇岛版“中关村”模式逐步显现。
在秦皇岛开发区科技大厦北侧的12号科技标准厂房,“U”字型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e谷创想空间”。新年伊始,长城网“记者沉下去、深化走转改”基层采访报道组深入实地探访这里的创业环境,亲身体验创业者的艰辛和成长。
据了解,总面积3万平方米的“e谷创想空间”,坐落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城内,于2015年8月初正式投入运营。去年,秦皇岛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关耀渠被北京总公司派到了秦皇岛,同时,他把总公司e谷团队自主运营的新型创新创业平台引进到了开发区。
关耀渠说,e谷创想空间能够传播中关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文化,既把中关村的创业生态系统进行复制,也将中关村的优势资源与秦皇岛的创业者们进行对接和共享。
秦皇岛快点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进驻e谷创想空间的入孵企业。该公司致力于商业软件、手机软件的自主研发和运营,拥有4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包括研发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运营部等部门,目前公司正在研发数字化服务社区平台软件。
在公司总经理刘斌看来,e谷创想空间的工作氛围很适合小微企业成长。“e谷内不仅可以和众多企业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e谷完美复制了中关村科技创新孵化模式,使我们在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秦皇岛,也能享受到国内最先进的企业孵化模式。”
无独有偶,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北京打拼了8年的魏炳林,去年回到秦皇岛开始了自己的“二次创业”,目前他的公司已经入驻到“e谷创想空间”,办起了一个面向中小学生的数字化探究实验室项目。
魏炳林告诉记者,公司在秦皇岛一年的运营费用不到10万元,而且这一年时间,就已经让他的公司步入正轨——公司拥有了稳定的订单与收益。
如今,与刘斌、魏炳林一样,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这也正是e谷创想空间打造的目标,即通过引进中关村的“人才+资本+服务”的孵化运营模式,在新兴信息服务、文化创意、信息网络、高端软件、先进环保等产业方面为入孵创新创业者提供全程“中关村式”服务。
按照规划,e谷创想空间力争3至5年内打造100家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小微科技型企业,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使这里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
秦皇岛开发区管委主任苏景文表示,e谷创想空间完全按照在中关村的孵化模式运营,为早期项目和初创企业提供开放办公、早期投资、产业链孵化等服务。在这里,早期创业者能够享受房租优惠及路演厅等公共服务空间、创业导师培训、投资人资源等一系列服务。
秦皇岛漫游世纪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琳介绍, e谷创想空间孵化器项目正式启动,为开发区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目前,e谷创想空间已和32家企业签署入孵协议,并全部投入运营,带动近200名青年人投身创新创业大潮,“企业类型既有北京企业的子公司,也有北京创业者来秦二次创业创办的小微企业。”
行走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可见北京中关村的影子——来自中关村的人,来自中关村的企业,来自中关村的模式。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预计不久的将来,源源不断的资金、人才、项目会向这里涌入,在渤海之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