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开发区新闻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开发区 >> 民生报道

开发区为申请人撑起法律“保护伞”

http://qhd.hebei.com.cn/kaifaqu/ 2016-10-13 09:16 开发区新闻网

  长城网秦皇岛10月12日讯(记者 祖迪 通讯员 胡琳 段竞宇 高慧芳)翻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业务指南》,法律援助受理范围、服务对象、受理机构、受援条件及免于审查申请人经济状况的情形等法律援助业务全部纳入其中,并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内容清晰直观,一目了然。近日,这份由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编制的《业务指南》已被河北省司法厅采用,并被指定为《河北省法律援助申请指南》。据了解,这是全省第一次以业务指南的形式,规范全省法律援助受理范围,为法律援助政务公开提供了全省统一模式,是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便民利民的新举措。

  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提供无偿法律服务,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的法律保障制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援助理念,多措并举,援助困难群体,全力提升法律援助成效,将“援助之手、慈爱之心、保护之盾”落到实处。

  降槛扩面优化服务

  记者从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了解到,今年开发区将求助事项符合现行规定的70岁以上老年人、失独家庭成员纳入免予审查经济状况范围,对于涉及农民工讨薪、群体性事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案件,以及其他紧急特殊情况的案件,开设“绿色通道”,对于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及严重疾病患者实行预约式、上门式、一站式服务。今年75岁的周大爷,是西张庄村的村民,由于二儿子拒绝支付其赡养费和医疗费,没有生活来源的他只得到村里法律援助联络点求助。联络点了解此事后,多次派调解员为周大爷和他的儿子进行调解,但调解未果便将此事逐级上报到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经过中心指派河北万千律师事务所的李娜律师进行案件办理,通过法律途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周大爷的大儿媳兰女士对记者说,“现在家里对老人的态度有所转变,儿女们也更明事理了,都按时给老人赡养费,老人嘴上不说啥但心里非常感激。律师和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往家里跑了三四趟,对我们家的事很上心,从前期调解到后来的办案没收一分钱,我们很感动。”

  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高慧芳告诉记者,开发区积极做好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军属、残疾人等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工作,突出请求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交通事故赔偿、社会保险待遇等重点事项,积极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群体上访、突发事件等处置工作,高度重视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特别是未成年人和盲、聋、哑人等刑事法律援助案件。针对今年6月至今发生的5起聋哑人盗窃案件,法律援助中心接收指定案件后立即指派有经验的律师作为辩护人。为了方便聋哑当事人与辩护律师间的沟通,中心专门聘请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手语老师朱棣担任手语翻译。朱棣老师告诉记者,“聋哑人不太容易去相信别人,但他们对会使用手语的人有一种亲切感,我也学过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很愿意能够在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尽一己之力,更好地帮助聋哑人,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迄今为止,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共为32名未成年人和7名聋哑人提供了刑事法律援助辩护代理。同时,为了保证个案的服务质量,中心还对援助前、援助中、援助后三个环节全程跟踪,广泛采取案件回访、电话跟踪、旁听庭审等多种监督方式,从源头上把控承办和归档工作,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深入基层司法为民

  作为全市首家“一站式”司法行政服务平台,开发区综合法律服务中心于2013年4月成立,今年4月正式更名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中心集法律援助受理、公证接待、律师答疑、纠纷调解、社区矫正接待等多项司法行政职能和心理咨询业务为一体,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站式”的综合服务,运行三年以来,深受百姓欢迎。为更深入地服务基层百姓,推进司法为民,中心于2015年8月迁至峨眉山路2号新址,新址临街,方便百姓上门寻求帮助。8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刚一进门,LED显示屏上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受理内容范围及服务制度映入眼帘。一楼的服务大厅内设置了法律援助、律师咨询、公证业务和综合服务四个功能窗口,并悬挂有事务公开栏、意见箱等设施,还专门配备了老花镜、急救药箱等物品服务来访群众。在律师咨询窗口,一位秦先生正拿着厚厚的资料就财产继承问题向律师进行咨询,值班律师郝世坤一一解答了秦先生的疑问并做了记录。秦先生告诉记者,“原本存在的疑惑,经过专业律师的解答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虽然是免费的咨询,但是这里律师的专业性和服务的热情丝毫不比其他地方的律师差。”

  据了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严格落实律师值班制度,每周周一至周五的上午都安排执业律师到服务大厅值班,参与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现有5个,执业律师已增加到36名。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68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协调处理公证办理、人民调解等非诉讼案件39件,流转接收社区矫正人员80多人,转相关部门处理事件150多人次,接待群众来电来访2761人次。高慧芳介绍说,现在平均每天上午都会有4至5个案件的来访者进行咨询,“我们希望通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为人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提供方便,我们坚持规范服务制度,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为民服务提质提效。”

  为了给开发区百姓零距离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开发区不断健全法律援助机构网络,在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工会、团工委、妇联、残联、武装部等部门建立了11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村居建立104个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三级法律援助组织网络,同时还面向全区公开招募了包括专业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法学院校教师及在校大学生等120名法律援助志愿者,组成了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辐射全区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使法律援助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共建基地实现双赢

  “人生有好多十字路口,紧要处只有几步,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应该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6月27日,在太和寨中学进行的“拒绝校园暴力,建设和谐校园”的法制讲座中,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郝世坤授课时这样说道。郝世坤自2015年9月起参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值班,将所了解到的案例拿到学校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述,“在协助开发区法律援助工作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已经参与办理了至少十几个案子。大部分来咨询的群众都是涉及婚姻、财产、交通事故等问题,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带回课堂之上,根据授课的具体内容,结合案例来进行讲解,学生们会更加有兴趣,学习提高得也会更快。”郝世坤说。

  自2012年开始,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先后与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和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签订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积极开展与三所院校的共建活动,建立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相融合、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相贯通、科研成果与实践经验相转化的良好平台。每年,法律援助中心都会为三所大学的在校生提供参与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基础工作的机会,并与大学师生合作举行各种形式的法律宣传和专题研讨活动。目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已针对与法律援助中心联合举行的专题活动“校园暴力”设立课题组,从法学理论上探讨和研究,最终形成了科研成果。“这样既能为有需要的百姓提供帮助,又能给法律援助中心提供人员上的支持。我们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让学校和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双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院长赵福江说。

关键词:申请人,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业务

稿源:长城网
责任编辑:李兴双
  领导活动 更多
  本网要闻 更多
  善行河北 更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更多
备案序号:冀ICP备08003586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7*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