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今年2月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开发区工委、管委把对青龙满族自治县3个贫困村的精准脱贫任务列入全年重点工作,紧紧围绕“一年集中攻坚、两年脱贫摘帽、三年巩固提升”总体目标和任务要求,创新举措,精准帮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推进。
贵在精准 重在精准
7月15日,青龙满族自治县平方子乡薛庄村的小学生裴俊然欣喜地背起了漂亮的新书包。“谢谢叔叔!”俊俏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孩子的笑脸也暖到了开发区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的心里。
自开展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开发区工委、管委领导高度重视精准脱贫工作,工委书记胡英杰、管委主任苏景文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精准脱贫定向帮扶工作,利用开发区优势资源,达到贫困村尽快脱贫。工委主管领导及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先后13次入村督导检查驻村工作,各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坚持每月入村帮助协调解决工作难题。作为精准脱贫工作综合协调单位,开发区工委组织部按照阶段性工作要求,及时协调解决驻村帮扶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力做好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协调、督导推动和后勤保障工作;科学整合人才和人力资源,在贫困村选派好第一书记、建设好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开展帮扶工作,保证贫困户有人帮、有人扶。由开发区农村工作局、建设规划管理局、城市发展局、国资公司组成的3个精准脱贫工作组,分别进驻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乡千里洞村,平方子乡薛庄村、周杖子村开展精准脱贫工作。
精准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开发区坚强的组织队伍为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提供了强大后盾,确保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上做到精准。
为此,开发区选派抽调了3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正科级干部,任各工作组组长及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引导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不断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工作组将扶贫工作与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村民脱贫意识、加强后进村整顿、规范村级治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结合,将“扶贫先扶志”作为工作重点,依托村“两委”班子,主动加强脱贫工作宣传,增强群众主动脱贫意识,迅速开展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信息采集、项目调研、产业增收等工作,提高了“两委”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各村基层党建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各工作组根据所驻村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的思路,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异地搬迁、光伏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工作”等任务要求,促进贫困户增收。不仅如此,还逐村制定《脱贫规划方案》,明确脱贫目标任务,列出时间表,以发展光伏发电、种养殖合作社等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和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今,村“两委”致富热情高涨、农村环境改善提升、村民脱贫意识明显增强……村子的面貌在发生改变。“开发区驻村工作组开展多方面的帮扶,增强了‘两委’班子的脱贫攻坚的决心,脱贫工作得以有序开展。”薛庄村村书记裴志说。
找准“穷根” 开好“药方”
“李桂芬,今年59岁,儿子30多岁至今未婚,自己因患有疾病致贫……”。
“裴素艳,今年64岁,在家务农,还要赡养85岁的婆婆,经济收入来源少……”。
在薛庄村驻村工作组的民情日记里,记满了工作组入户走访情况。据工作组组长秦岭介绍,薛庄村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平方子乡东南部3公里处,全村共计300多户中有140多户是贫困户,大部分人是“老弱病残”。交通闭塞、因病致贫、经济来源渠道窄、没有产业支撑等因素,成为阻碍村民致富的症结所在。
找准路子,才能精准施策。入村帮扶以来,薛庄村精准脱贫工作组入户走访,确定扶贫重点,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农户增收,改善村庄面貌。工作组从畅通村级道路、人饮灌溉、生活用电、环境改善、文化建设等方面稳步推进脱贫工作。截至目前,工作组为村里免费建立一座通信基站,解决村内电话通信、上网问题;已改造村民健身活动广场300平方米,为村民提供文化健身的场所;帮助村民成立一个种植合作社。不仅如此,工作组为村内办理网上超市,开辟出“互联网+农业”销售绿色农业食品的新路子,组织村户到承德市及青龙满族自治县内的特色农业乡镇考察学习,激发了农户的致富热情。
经常来村民广场跳舞的周凤军心喜地说:“真的要感谢开发区工作组的帮助,现在村里环境美了,文化广场也成了咱们老百姓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精准滴灌” 涓滴到位
精准脱贫,要在精准上进行突破。驻村工作组对脱贫工作进行精准识别,进行精准帮扶。
五月伊始,青龙满族自治县千里洞村老藤家片区的村民终于方便地吃上了水,当抽水管线通水的那一刻,村民欢腾一片。“这回不用去远处挑水吃了,这水真是甜到了我们心坎儿里。”村书记马金良满心喜悦。
据驻村工作组组长荣涛介绍,千里洞村地处山林深处,一直以来,村民生活及牲畜用水,主要靠水窖储存的季节性雨水,农业生产及农作物基本是“收成靠老天”,解决用水问题就是当务之急。驻村工作组为缓解村民生活用水问题,出资购买了一台潜水泵和100米抽水管线,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缺水农户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一直以来,千里洞村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高杆作物,存在产量不高、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驻村工作组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倡导全村农户改种红薯、谷子、油葵等林下作物,达到了科学种植、高效增产的效果。为提高农户种植新品种积极性,工作组制定激励方案,向开发区申请专项资金,用于补贴农户的农作物改良,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辅助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新作物的改良种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给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开发区组织工作组在实地考察村里地势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帮扶村日照时间较长,山区光照透明度好等优势,推进建设光伏发电并网项目。贫困户通过成立村民合作社的形式入股参与分红,促进贫困户增收,带动贫困村脱贫。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的选址工作。
创新思路 综合施策
驻村帮扶以来,3个精准脱贫工作组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方联系,切实把扶贫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苹果,是山区果农的重要收入来源,今年却销路受阻。“今年赶上丰收大年,一些农户的苹果才卖到1斤1角多钱,农户收成锐减。”薛庄村村主任周杰说。
面对滞销难耐的果农,工作组积极联系企业,畅通销售渠道。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工作组共帮助村民解决了11.54万斤苹果、30万斤玉米、9000斤稻谷的滞销问题。“多亏了工作组的帮助,大部分果农的苹果最终以1斤5角多钱售出,全村共计销售了8万多斤苹果,收入达4万多元。”曹所说。
精准脱贫,除了解决群众当务之急,还要创新思路,通过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双向发力,让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挣。
27岁的方保红为周杖子村贫困户,一段时间里,他待业在家,经脱贫工作组协调,被聘用为开发区市政园林处环卫工人,目前,已经入职3个多月。
像方保红这样的贫困户在周杖子村约占全村人口的一半以上,村里经济底子薄、脱贫路子窄一度成为制约村民致富的难点。据驻村工作组组长张砚冰介绍,驻村工作组依据实际情况调动各方资源,为贫困村提供多项帮扶措施。驻村工作组邀请了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教师为村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动员村民进城务工,帮助农户自身致富。工作组还联系企业带动村里手工业发展,增加村里经济收入。此外,工作组挖掘现有资源,组织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经营,以“合作社+贫困户+企业”的模式,打造全村脱贫致富新途径。“近期,我们还要进行山地水窖的建设,真正让村里人喝上放心水,不再为用水发愁。”张砚冰说。
开发区还将精准帮扶与扮靓村容村貌相结合,全面推进脱贫工作。
各工作组把整治村庄环境列为重点工程,开展净化、美化工程。目前,开发区为周杖子村捐赠16个垃圾桶,帮助进行垃圾清运并设置垃圾收集点,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情况,提升了村容村貌;为千里洞村协调安放了40多个太阳能路灯,并补齐3万元资金缺口,基本解决了村庄道路照明问题,打造宜居亮丽的村居环境。如今,村里的路干净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了,邻里的欢声笑语多了。
精准脱贫,综合施策,开发区把脱贫工作扶在点上、根上,用行动暖到百姓心坎儿里,一项项实事掷地有声,让山区民生有了改善,百姓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