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秦皇岛2月14日讯(记者 祖迪 通讯员 段竞宇 胡琳)李玉荣住在开发区青馨家园小区,经常到森林体育公园附近散步的她发现近些天来小汤河的水质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原来在这边溜达,就感觉这水颜色不太好,这些日子过来看,水比以前干净多了。”李玉荣说道。2016年10月,由位于开发区的天津大学环保研究院自主研发的8艘船型固化载体微生物发生系统投放到了该河段,使得小汤河西支流水体中氨氮和COD等指标大大降低,水质由劣V类提高到了IV类。开发区河道办工作人员沈兴光告诉记者,“这些设备将会在河中运行10年,长期保障该段河流的水质。”
2016年7月,秦皇岛生态环境智慧政务云平台正式上线,该系统在省内首创“大气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挖掘+联防联控”大气监测与分析新模式。“平台设有数据采集、告警事项、联防联控等7大功能,当污染物浓度超过限值时,系统会自动生成告警事项并通过电子设备告知相应的工作人员,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监察执法、联防联控一体化解决方案。”开发区环保局大气污染监测与分析系统技术人员要黎宝说道。
2016年,开发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河流综合整治工作。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组织编制了《2016年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着力解决以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全面提升空气质量。截至2016年底,开发区全年空气质量优于二级天数为274天。针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发区继续加强小汤河、深河、戴河、小潮河污染防治,实施河流再造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周营、长不老口两个村污水治理工程,着力建设秀美园区。经过治理,全区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戴河(开发区段)、深河(开发区段)、新河(开发区段)达到III类水质;小汤河、小潮河达到优于IV类水质要求。
在秦皇西大街与峨眉山路的交叉口,有一片占地2.2万平方米的街头绿地游园,这是2016年开发区投资500万元建成的丹青园。园内设置了小型广场、休闲凳和开阔的植物景观展示空间,以及1000平方米的竹林,供附近居民欣赏和休憩。开发区城市发展局工程科科长魏振义告诉记者,“2016年,开发区稳步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完成秦皇西大街与外环路交叉口的绿地景观提升工程,建成水运园(漓江道与峨眉山路交叉口)、若谷园(长江道与祁连山路交叉口)、丹青园3个街头绿地游园,让亮丽的生态景观提升开发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2016年,围绕“三次创业”阶段性要求,开发区以“洁、绿、序、便、美”为主线,靓化新城区,重点实施了戴河生态园(小米河头段)环境建设工程,戴河环境改造非景观绿化工程;完成了渤海道(鄱阳湖路——生金湖路),栖云山路(黄海道——秦抚快速路)、秦皇西大街等沿线道路绿化工程;继续推进了药马坊水库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以及深河安置小区环境建设工程为代表的安置小区环境建设工程。在区内新栽植乔木1.7万余株,栽植灌木1.6万余株,栽植模纹20万余平方米,草坪10万余平方米,宿根花卉2.2万平方米,栽植竹类4万余株,造型球类120余株,硬化铺装2.5万平方米。整洁笔直的道路、高大挺拔的行道树、修葺整齐的绿地……行走于开发区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大园林、大绿化”的环境建设理念。
用绿水青山铸就“环境自信”,开发区的节能环保产业和生态环境建设永不止步。“十三五”期间,开发区将建成全省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促进节能环保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农村环境政策,开展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鼓励发展超大型畜禽养殖工厂,实现动物粪尿、沼渣、圈舍废弃物制肥的规模化作用,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积极创建环境优美的生态农村;加大对食品、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水环境治理,鼓励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积极参与京津冀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碳排放监测监管体系,力争到2020年,全区建成区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全区保持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低于300天,全面打造生态宜居、亮丽秀美的城区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