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卢龙县深入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建立一体化服务、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输出的劳务开发模式,推动了劳务经济转型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次,常年在外务工达7万余人,农民年工资性收入14亿余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0%。
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一体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该县坚持市场就业与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开发就业与劳务输出相结合、扩大就业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强化服务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构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工作组织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城乡统一、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市场引导、政府促进、社会参与的培训体系,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乡镇基层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了统一、规范、高标准信息网络,实现市、县、乡三级就业信息共享。强化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管理,建立外出人员花名册、新增长劳动力花名册、下岗失业人员花名册等7类台账,实现了对全县19.8万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全覆盖。去年以来,通过就业服务平台免费发布就业信息214条,涉及岗位23125个,促成就业8615人。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创新专业化就业培训模式。该县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培训网络,将职教中心、农广校、乡镇成人学校以及有资质、信誉好的社会办学力量等教育资源纳入整个农村劳动力转变培训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使农民在家门口即可受到专业化培训,实现了农民专业化培训的全县域覆盖。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在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的同时,不断开阔思路,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卢龙特色的“三联合一下乡”的培训模式,即通过“校企联合”、“校校联合”、“校乡联合”以及“送技术下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适合企业、贴近学员的培训,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共同完成从招工、培训到就业整个环节。去年以来,开展以商品营业员、保安员、禽类屠宰工等为主的对口培训3100人次,推动了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打造“永平技工”名片,挖掘释放品牌潜在效能。坚持就业凭证管理、输出前考察、政审体检等制度,严格贯彻不符合招工条件的不输出、有劣迹前科的不输出、不培训的不输出、体检不合格的“四不输出”原则。重点扶持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优势工种,通过细化品牌选择,深化潜力挖掘,陆续打造了从事井下作业的“永平煤军”、从事建筑的“永平建筑工”、以及从事电子装配、服装缝纫为主的“永平巧手”等优势品牌,使“永平技工”规模扩展到3万人,仅成建制输出到唐山马家沟煤矿达2000余人次。以“春季劳务洽谈会”、“民营企业招聘会”为平台,推介卢龙劳务品牌,并与京津等地200多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固的用工关系。2007年以来共举办六次大型“春季劳务洽谈会”,邀请京、津、唐、秦等大中城市及县内用工单位参加,接待求职者5.4万人次,达成用工意向1.7万个。(夏红亮 陈爱民 张福广)